朝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文物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有艺术表演场所6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家,全年共演出240场,其中送戏下乡168场,观众达300千人次。话剧《凌河影人》荣获国家最高戏剧奖项。有群众艺术(文化)馆8家,文化站134个,其中有国家级文化工作县1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文物工作得到了加强,全市有文物保护场所8个,博物馆9个。牛河梁红山文化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2002年我市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在国际、国内和省级比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2枚;在辽宁省第九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了39枚金牌、24枚银牌、22枚铜牌,金牌总数在全省获得第六名。5月26日—28日成功地承办了2002年全国竞走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 十、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区全年植树26.8万株,其中主街路大苗路树8450株,新增绿地20公顷,其中新增公共绿地7.2公顷,使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2.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4%。 市区公路状况不断改善。全年重点新建和改造13条城市道路,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道路9条、10.5万平方米,改建道路4条、10.3万平方米,改造城区泥泞裸露道路17条、10.1万平方米,新安装13条街路路灯560基杆。人均占有道路面积6.1平方米。 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市区煤气用户总户数已达6.4万户、气化率达到74.3%,实现安全供气5465天;公汽公司实现营运里程和安全行车710万公里,工作车率达到92%,新建公共候车亭55个、更新公交站牌182个;城市地上地下管网实行统一管理,全年集中铺设地下强弱电管道15公里。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烟尘治理工作,重点对市区内132台锅炉进行了治理,依法取缔1吨以下手烧煤锅炉19台,改造2吨以上手烧锅炉60台,建成区域联片供暖锅炉房3个;积极开展“一控双达标”活动,全市258家“全口径达标”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对老污染源进行跟踪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发展,全市已建成生态示范县1个,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6%。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3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4.1%;非农业人口为8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5.9%。人口自然增长率4.04‰。 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增加,在岗职工人数下降。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9.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8672元,比上年增长19.2%;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1.5万人,比上年减少3.5万人。 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元,比上年增长7.2%,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596元,比上年增长5.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1%。 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减少。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4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36.7万人,比上年减少22.1万人。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