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公路317条,计4982公里,比上年增加16条,计150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家级公路3条,计230公里,占总里程的6.0%;省级公路7条,计664公里,占总里程的13.3%;县级公路34条,计1072公里,占总里程的21.5%;乡级公路267条,计2958公里,占总里程的59.4%;专用公路6条,计58公里,占总里程的1.2%。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9.4公里(含高速公路134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等级公路达4982公里,占总里程的100%;有路面里程达到4982公里,占总里程的100%;黑色路面里程2570公里,占总里程的51.6%;晴雨通车里程4982公里,占总里程的100%;绿化里程3313公里,占宜林里程的81.3%。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383万件,下降3.7%;特快专递26.2万件,增长66.9%;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完成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6864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65.7万门,比上年增长10.0%;城乡电话用户49.5万户,比上年增加0.9万户,增长1.9%;其中,住宅电话43.9万户,比上年增加3.4万户,增长8.4%;电话普及率为16.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8.2万户,比上年增加12.5万户,增长27.4%。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2004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品销售总额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32.6亿元,增长32.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80.8亿元,增长9.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国有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下降21.3%;集体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下降3.1%;股份合作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有限责任公司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21.9%;股份有限公司消费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39.3%;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46.3%;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1.4亿元,增长8.3%。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4.4亿元,增长1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1.0亿元,增长32.6%。 2004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149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成交额10.6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42.1%。 八、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8家,比上年增长26.3%,合同外资额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09万美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利用外资的突出特点是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由1998年的平均21万美元提高到453万美元。 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努力克服禽流感对禽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挖掘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路大军的出口潜力,全年外贸出口实现81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糠醛、选矿药剂和木制品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95%、45%和50%。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后在温州、泉州、漳州、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卓有成效的招商活动。在"走出去"招商的同时,"请进来"招商出现几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先后接待了台湾、深圳、温州等地的考察团。全年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496个,到位资金80.4亿元。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占385个,到位资金67.8亿元,占到位资金的84%,一大批生产加工型项目为铁岭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全年共派出境外劳务2200人,比上年增长25.7%。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专家项目28项,聘请外国专家来铁指导工作59人次;在法国南希、上海卢湾区等地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培训项目27项,培训309人次,其中境外培训29人次;征集2005年专家项目66项,其中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执行项目31项。 2004年,大力实施建设文化名城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四张名片"的优势,全市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抓住举办第二届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有利时机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899人次,比上年增长2.4倍;旅游外汇收入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倍;国内旅游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旅游总收入达到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九、市场价格 受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市场价格回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6.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0.6%,油脂价格上涨10.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5.7%,蛋、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4%、10.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6%;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7%。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7.2%;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4.5%。 十、财政和税收 2004年全市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地区税收收入19.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税收入10.3亿元,增长8.8%;地税收入9.3亿元,增长8.1%。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市本级完成4.6亿元,增长11.0%;县(市)区完成6.3亿元,增长2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0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市本级支出10.7亿元,增长1.8%,县(市)区支出16.3 亿元,增长18.0%。 十一、金融和保险 金融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2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1亿元,增长13.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6亿元,增长1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2亿元,增长10.3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9.8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9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现金累计净投放14.4亿元,比上年少投11.4亿元。 全市保险业务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寿险收入4.6亿元,增长22.7%;财产险收入1.8亿元,增长74.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寿险给付1.0亿元,增长60.8%;财产险赔款0.81亿元,增长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