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3 铁岭市统计局

十二、教育和科技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教育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4.5%;普通高中在校生36615人,比上年增长9.1%,其中民办高中在校生2551人,增长10.8%;有9830名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在校生8595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8933人;有716名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含五年制中专)招收学生数1901人,在校生达4057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960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92人;年内有622人获得了高等教育自学本、专科毕业证书;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24.5万人。农村中小学新扩建校舍9.9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校舍7.2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成绩显著,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意识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拥有市级科研机构8个,从事科研活动232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项。全市已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235家,本年度新增60家。到2004年末全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产品74项,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0项,成交额1600万元;受理专利申请424项,比上年增加114项,增长36.8%。

十三、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2004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 个,文化站93 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6个。

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第二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走进铁岭,积累了按市场规律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了铁岭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举办了"龙首寻秋"等八项大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年内完成各种演出503场。我市选送的秧歌剧《年年岁岁关东谣》获得辽宁省艺术节剧目金奖。

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综合楼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 个,公共图书馆面积6267平方米,藏书50.6万册,比上年增加1.1万册,增长2.2%;接待读者35.6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55次,参加人次达14.3万人次。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2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29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 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2小时36分。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3%;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 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7 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3%。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农村卫生院、所建设得到加强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073个,个体诊所861个,县以上医院20个。医疗床位7409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594人,其中,执业医师3300人,执业助理医师1064人,注册护士2825人,其他技术人员2405人。年末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8个,专业技术人员814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94人;乡镇卫生院84个。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4年全市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人口达102余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的34%。学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8%,优秀率为30.0%。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8次,参加活动的人员达到180万人次。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在参加省级的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17枚、银牌20枚、铜牌22枚。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市输送的李卓勇夺女子48公斤级举重银牌,孙福明夺得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铜牌,为祖国和家乡人民争得了新的荣誉。

十四、人口和就业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0.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3.5万人,占14.5%;县(市)人口256.9万人,占85.5%。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05.4 万人,占68.4%;非农业人口95.0万人,占31.6%。2004年全市出生率为9.28 ‰,上升1.86 个千分点;死亡率 5.58‰,下降0.15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0‰,上升2.01个千分点。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市从业人员12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6.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77.2万人。

十五、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4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消费支出5499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比上年增加345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0元,增长5.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4.96%,农村为47.7%。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6512元,增长11.1%。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34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达117.4万人,其中新增22.4万人,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本做实。千方百计筹集资金4亿多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发放。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为近7万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发放失业金1.5亿元。为全市414户无力参保的集体企业1.2万名退休职工按低保标准发放了生活费。市直困难企业、并轨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5.7万人已纳入医疗保险。偿还并轨人员债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偿债率达95%。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共发放小额贷款756万元,实现实名制就业5.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机构90个(含区域性敬老院22个),收养人员3800 人,比上年增长11.8%。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4074人,发放保障金5341万元。筹集扶贫帮困款物价值3782万元,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物3782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3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03.6万元。

十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总体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城市绿化、亮化工程,银州区南马路亮化工程成为市区又一景观。2004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3.6亿元,修建道路38条,共71.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设施17.4万延长米,新增路灯6493盏,修建较大型广场、游园3个。铁岭中心城区投资7044万元,维修、扩建了8条主次干道和5条街巷路,新建黑色路面15万平方米,排水设施8258延长米,维修黑色路面及方砖2.0万平方米,植树31.3万株,新增绿地20.9公顷,新增公共绿地10.1公顷。城市供水综合能力19.4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79.1%,供水管道长度增加13公里,年供水总量3489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1526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5274户,燃气普及率81.9%;城市供热能力1025兆瓦,供热总量630万百万千焦,供热面积77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