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2 营口市统计局

五、固定资产投资

施工项目个数增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市调动各方积极性,掀起找项目上项目的热潮。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8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6.0亿元,增长1.7倍。全年新开(复)工施工项目853个,同比增加44个。其中,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589个,同比增加39个。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4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3%;竣工面积46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32.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9.8%。

2005年城镇投资份额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8亿元,增长44.8%;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2.5%上升到8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亿元,增长17.4%。

工业投资速度快速攀升,龙头作用日渐突出。全年工业完成投资143.7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三分之二,比上年增长71.3%。其中,城镇以上工业完成投资123.4亿元,占全市投资的半壁江山,增长92.7%。农村工业完成投资20.3亿元,增长2.3%。

2005年,各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华能营口电厂二期工程完成投资4.3亿元,主体厂房已封顶,设备已陆续进厂。营口港“十五”期间建设项目已全部结束,三个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专用码头已通过国家验收,投入使用,十五万吨航道改造主航道基本竣工,四期工程正抓紧施工。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鲅鱼圈钢厂是我市建国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经多方艰辛努力已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前期征地、动迁已结束,现已进行土石方回填。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国内贸易和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8.35亿元,增长12.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8.65亿元,增长22.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9亿元,比上年下降58.4%;集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私营及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行业看,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市场价格有所上升。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0.9%。在消费品价格中,食品类上涨4.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衣着类下降7.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8%,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7%,居住类上涨5.2%。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4.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额10.10亿美元,增长29.2%;进口总额4.51亿美元,增长13.61%。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59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发展。全年新签合同158项,合同外资金额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4%。全年外派劳务人员3808人,比上年增长58.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总数7119人,比上年增长35.5%。

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17011人,比上年增长3.5%;旅游外汇收入71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2266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8%;完成客运周转量10197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537万吨,比上年增长26.1%。其中,集装箱运输完成78.7万标箱,增长35.1%。完成水运货运量245万吨,比上年增长52.1%。完成市内公交汽车客运量4556万人,比上年增长7.6%。交通运输设施环境不断改善,公路建设与养护不断加强。全市年末公路总里程2226公里,全部为等级化公路。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9亿元,增长7.3%;电信业务总量18.64亿元,增长26.3%。全市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6万门,每百人拥有电话36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7部。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5万户。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进一步增长,支出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25.9%。其中,增值税收入2.60亿元,增长16.8%;营业税收入4.07亿元,增长25.6%;企业所得税收入0.94亿元,增长34.7%;个人所得税收入0.54亿元,增长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农业支出1.3亿元,增长11.7%;教育支出5.61亿元,增长18.1%;科技支出2499万元,增长9.7%。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2.01亿元,比年初增加6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58亿元,比年初增加39.01亿元,增长15.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2.01亿元,比年初增加28.8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3.01亿元,比年初增加21.22亿元,增长34.3%;短期贷款163.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亿元,增长11.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9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现金支出143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1.98亿元,比上年多投放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截止2005年底,全市市级产、寿险公司17家,其中财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8家。全市保险行业从业人员5443人。全年各商业保险机构共承担风险保险金额约86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保费1.72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2.34亿元,增长43.4%,净增保费7072万元;寿险公司保费收入6.91亿元,增长18.0%,净增保费1.05亿元。产寿险公司共支付赔、给付款金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财产险公司支付赔款金额1.2亿元,增长20.0%;寿险公司支付期满给付和赔款金额1.11亿元,增长9.2%。

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各项事业

科技事业快步发展。全年共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5项;科技产业化计划6项;科技环境与能力建设计划12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加值16.65亿元。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42项,新技术13项。全年签订各类科技项目协作合同及意向56个,申报专利446项。全年获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市级科学技术奖28项。全年共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有27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