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营口市统计局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到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799所(含幼儿园),在校生34.69万人,教职员工2.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万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16601人,比上年扩招7.2%。普通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761人,比上年增长24.2%。全市调整撤并了8所中、小学校。全市投资2689万元,改造了中小学危房3.6万平方米,改造学校58所,新建校舍4.9万平方米,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系统全年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10多项大型演出任务。创作排演了儿童戏《抗战小英雄》,剧本荣获辽宁省第一届未成年人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集中精力创作了10集电视短剧剧本。培养专业及业余艺术人员3000多人次。组织和策划了营口市第十一届望儿山母亲节8场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全年组织城市、农村专场演出700多场。文化广场演出活动10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34场,受众面达百万人次。公益性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66.2万人次,流通图书79.6万册次,解答咨询服务1030条,完成重点服务课题30项。市博物馆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收藏展、玛瑙展、兵马俑展等临时展览13次,接待观众17万多人次。全年开展6次网络、图书音像、演出等市场专项整顿。开展大规模文化市场检查3668次,查处违法案件82起,收缴政治性、盗版、淫秽图书18645册,盗版音像制品、软件12.66万盘(张),销毁违法音像制品20万盘(张)。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3%。年末营口有线电视台用户达到23.7万户,比上年增长48.1%。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共拆除非法境外卫星安装设施7座。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74个。其中,医疗机构143个。总床位8464张,其中,医疗机构8313张。卫生技术人员9263人,分布在医疗机构中8183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527人。妇幼保健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53人。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共有村卫生室144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88人。全年实现采血333.72万毫升。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辽宁省年度比赛22个项目中,夺得金牌58枚、银牌30枚、铜牌40枚。金牌数列全省第三名。在全国十运会中,我市有32名运动员代表辽宁省代表团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赛。3个集体项目各有1名队员获金牌,另有2个单项获银牌和铜牌。全年共承办11项,27场次国家级赛事;10项,11场次省级赛事。积极开展“体育健身年”活动,举办市级体育比赛、活动23项次,市(县)区级体育比赛、活动313项次。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对7200个各类人群的代表进行了测试,完善了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体育彩票的发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

环保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单位19个,从业人员30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17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任务56个,当年完成投资456万元。审批项目166个,全部通过了环评审批。对219家企业核发了《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有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各功能区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23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9‰。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9009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人均纯收入4503元,比上年增长16.4%。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巩固和完善。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5.1万人,参保缴费率为91.4%,社会化发放率为100%。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3987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2528个,参保人数32.5万人。为6.8万名城镇困难居民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扶贫帮困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投入扶贫款物1113万元。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929张,收养1997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1.68亿元。

注: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年、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