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842.4亿元,增长26.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6.3亿元,增长43.1%。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527.3亿元,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584.3亿元,增长34.9%;民间投资1897.1亿元,增长31.7%。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62.6亿元,增长44.8%;第二产业投资1125.6亿元,增长21.9%,其中工业投资1105.1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投资1820.4亿元,增长30.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40.5亿元,增长24.7%。 全年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占全社会完成投资的74.5%,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26.9亿元,占24.2%。地铁一、二号线及延伸线完成工程投资29.1亿元,奥园动漫城完成投资7.9亿元,沈阳国际软件园完成投资4亿元,新世界会展中心完成投资6亿元,金山热电的“以大压小”供热项目完成投资8亿元。沈阳石腊化工年产50万吨乙烯催化裂解项目、国电康平电厂、雪花啤酒年产40万吨等项目竣工投产。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29.5亿元,增长30.5%,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2.2%。房屋施工面积5848.5万平方米,增长16.5%;房屋竣工面积1291.6万平方米,增长0.1%。商品房销售面积1465.1万平方米,增长0.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307.2万平方米,下降3.7%;商品房销售额604.7亿元,增长1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504.1亿元,增长5.3%。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0731.2万吨,比上年增长8.6%。其中,铁路465.5万吨,公路20260万吨,民用航空5.7万吨。全年旅客发送量11040.1万人次,增长9.7%。其中,铁路3581.1万人次,公路7081.7万人次,民用航空377.3万人次。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0.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载客汽车44.1万辆,载货汽车10.4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37.5万辆,增长14.3%。 沈阳与国际31个城市、国内53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124条,其中国际航线39条,国内航线85条。运输飞机起降6.08万架次,增长11.4%;机场旅客吞吐量680.7万人次,增长10.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1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93.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4.96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47.5万户,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275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11.3万户,新增13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2.6万户,新增78.5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107.7万户,增长5.1%,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03万户,增长18.4%。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8.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1.8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按商品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556.1亿元,增长21.9%;穿的商品零售额323.0亿元,增长20.7%;用的商品零售额626.4亿元,增长23.3%。按地区分,市的零售额1422.8亿元,增长22.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2.7亿元,增长22.7%。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281家,比上年增加546家;实现零售额606.9亿元,增长24.6%。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35.8亿元,增长2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9.5亿元,增长17.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7.2亿元,增长2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11.2亿元,增长31.8%;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80.0亿元,增长22.2%。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和专卖店60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38家。连锁店铺达5500余个。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69个,交易额1049.0亿元。 对外开放 全年进出口总额7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进口总额30.1亿美元,增长9.5%;出口总额41.2亿美元,增长24.2%。出口商品供货值245.9亿元,增长11.5%。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518个,合同外资额10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60亿美元,增长19.0%。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10.9亿美元,增长2.7倍;实现营业额5.6亿美元,增长1.7倍;外派人员2.1万人次,增长18.3%。 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东北亚发展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到2008年末,沈阳同世界上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旅游业 成功举办国际旅游节,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正式提升为国家级旅游节庆活动。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级饭店11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20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161.4万人次,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者47.6万人次,增长4.5%。实现旅游总收入410.3亿元,增长2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87.4亿元,增长27.0%;旅游外汇收入3.3亿美元,增长13.8%。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营业网点1100余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04.8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30.2亿元,增长24.6%;贷款余额3572.6亿元,比年初增长26.8%。银行现金收入10108.4亿元,现金支出9830.1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年末全市辖区内证券营业部73个。全年证券交易额5879.9亿元,比上年下降43.4%。其中,股票交易额5776.0亿元,基金交易额73.0亿元。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260余家。实现保费收入8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25.8亿元,增长11.3%;人身险保费收入60.6亿元,增长45.9%。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31.8亿元,增长4.2%。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14.6亿元,下降7.5%;人身险赔付金额17.0亿元,增长16.1%。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8.9,消费品价格指数106.6。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14.0,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2.7,衣着类指数94.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4.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2.3,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5,居住类指数101.7。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4.6,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4.2;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7.5。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11.0。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4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398.0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971.6亿元,增长15.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7.1亿元,增长2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7.5亿元,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23.4亿元,增长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