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多元投资格局进一步形成,民资、外资的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7.8亿元,比上年增长68.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23.5亿元,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155.9亿元,增长98.1%,增幅同比提高76.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591.9亿元,增长90.3%,增幅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业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2004年,我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4.0亿元,增长87.6%,其中工业投资289.1亿元,增长8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52.7亿元,增长61.2%。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加快增长,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75.8亿元,增长35.1%;更新改造投资196.3亿元,增长56.3%。增速分别加快3.4和24.3个百分点。 大项目、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881个,完成投资656.8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5个,完成投资531亿元。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258个,其中包括三一重工项目、北方生物药业项目、ITT飞力泵业项目等。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当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1500万千伏安,氮肥90万吨,合成纤维单体12万吨,合成纤维聚合物198万吨,轮胎外胎30万条,化学原料药3250吨,中成药1020吨,金属切削机床180台,轿车制造1.55万辆,大中型变压器1779万千伏安,移动电话机(手持机)7万部。 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42.6亿元,增长93.2%,增幅比上年提高40.4个百分点。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805.3万平方米,增长61.3%;房屋竣工面积806.1万平方米,增长37.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524.3万平方米,增长61.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489.0万平方米,增长67.7%;商品房销售额152.6亿元,增长61.2%,其中住宅139.5亿元,增长73.7%。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运输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全市公路总长度610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9 公里。新开通沈阳至法兰克福、洛杉矶、悉尼3条国际航线,成为我国继京、沪后第3个拥有赴欧、美、澳三大洲国际航线的城市。到年末,沈阳与国际15个城市、国内43个城市(地区)实现通航,拥有国际航线15条,国内航线49条,全年民航运输起降达到 4.1万架次。除铁路货运外,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5037万吨,比上年增长2.7 %。其中,铁路运输822万吨,下降2.6%;公路运输14210万吨,增长0.4%;民用航空运输4.9万吨,增长4.5%。完成旅客发送7591万人次,增长14.8%。其中,铁路2805万人次,增长12.1%;公路4500万人次,增长17.8%;民用航空285.8万人次,增长28.3%。 邮政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已开办邮政业务23种,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11919万公里,邮路通达19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5.6亿元,增长18.5%;邮政业务总量4.4亿元,与上年持平。邮政函件(含机要)完成3963万件,增长2%;邮政特快专递完成243万件,增长30.3%。 信息传输业快速发展,服务水平快速提高。到200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35万门,比上年增长10.2 %。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14万户,增长14.8%,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252万户,增长35%。小灵通网络总容量102万线,用户69 万户,增长115%。移动电信业务迅速发展。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4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4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达304万户,增长10.6%。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72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37万户,增长170.7%。到200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5部,每百户109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4部。 国内贸易 加快商业布局与经营业态调整,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非公有制经济有力推动市场销售。2004年国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8亿元,增长6.1%;集体经济实现57.7亿元,增长0.5%;私营和个体经济实现516.7亿元,增长10.7%;股份制经济实现86.4亿元,增长33.4%;港澳台经济实现16.7亿元,增长25.4%;外商经济实现24.8亿元,增长32.5%。以私营和个体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商业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 中高档消费品销售实现较快增长。2004年用的商品实现零售额328.9亿元,增长12.4%,绝对额和增幅均位居吃、穿、用三类商品的首位。其中,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进一步加快。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全年汽车零售量3.6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轿车2.2万辆,增长4.3%;数码相机2.2万台,增长2.9倍;移动电话44.7万部,增长88.5%;房间空调器5.8万台,增长68.3%;摄像机1.9万台,增长48.1%。 新型业态进一步发展,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商业业态成长较快。至年末,全市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42家,其中一万平方米以上超市31家。连锁店铺总数达4000余个,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商业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2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商品销售总额2681.1亿元,增长21.3%,其中批发销售2003.3亿元,增长24.9%。 市场物价 物价总水平适度上扬。2004年,我市消费价格指数呈先抑后扬、逐步回稳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2。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100.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8,消费品价格指数102.3。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6.3,烟酒及用品类指数98.9,衣着类指数98.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97.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0.2,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8.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101.0,居住类指数102.1。 生产领域价格水平上涨明显,生产资料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16.0,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2.8,涨幅分别比上年提高10.5和3.3个百分点。 房地产价格涨势逐步趋强。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5.9,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指数106.0,涨幅分别比上年提高8.3和2.6个百分点。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指数99.0,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