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是中央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一年。一年来,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建设成效明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同时,辽宁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窄,区域经济发展仍有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 1、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辽宁省生产总值68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3278.9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9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47.7:41.1。人均生产总值1629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 2、农业 种植业发展呈现新变化,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2004年,全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加之粮食市场价格迅速回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90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粮食生产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720万吨,比上年增长14.8%,成为历史上仅次于1998年(1828.9万吨)的第二个丰收年。其中,水稻产量401.5万吨,增长14.3%;玉米产量1079.7万吨,增长19%;大豆产量52.1万吨,下降19.3%。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45.9万吨,比上年下降25.2%,其中,花生产量41.9万吨,下降23.5%;甜菜产量2.7万吨,比上年下降19.7%。蔬菜产量2034.6万吨,比上年下降5.3%。水果产量430.1万吨(包括果用瓜),比上年增长8.4%。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86.7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200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肉类总产量316.5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猪肉产量169.6万吨,增长8.0%;牛肉产量37.3万吨,增长10.1%;羊肉产量9.9万吨,增长28.7%;禽肉产量95.6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192.4万吨,比上年增长13.5%。牛奶产量58.4万吨,比上年增长36.8%。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02.5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56.4万吨,增长10.4%;海水产品产量346.1万吨,增长4.6%。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1501.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04.4万千瓦,增长2.2%。全年农村用电量15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0%。化肥施用量(折纯)117.9万吨,比上年增长4.7%。 年末全省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公顷。 3、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2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59.7亿元,增长15.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95.7亿元,增长3.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080.2亿元,增长1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38.8亿元,增长31.8%。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44.8亿元,增长18.1%。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工业出口交货值1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6.2%。 “两大基地”快速发展。全年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8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9%,比上年增长24.7%,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原材料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原材料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1%,比上年增长19.8%,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406.1亿元,增长25.2%;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601.9亿元,增长16.3%;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99.5亿元,增长22.2%。其主要产品产量中的生铁比上年增长21.8%,钢材增长13.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2.7%;原油加工量增长14.2%,轮胎外胎增长21.0%;水泥增长8.7%,平板玻璃增长27.8%。 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全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8%,比上年增长34.1%,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40.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4.4亿元,增长34.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44.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4.2亿元,增长24.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92.6亿元,增长24.5%;金属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0.8亿元,增长20.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9.1亿元,增长42.8%。其主要产品产量中的金属切削机床比上年增长64.1%,高精度机床增长97.7%,数控机床增长1.1倍;制冷空调设备增长36.2%,水泥设备增长53.8%,冶炼设备增长56.2%,矿山设备增长58.6%;民用钢质船舶增长34.1%,汽车增长1.5%。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全年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82.3亿元,增长29.3%;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9.8%。 工业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开发新产品7016项,其中,开发投产重大新产品486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8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975项。 工业产销衔接保持一定水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7.7%,提高0.5个百分点;重工业98.1%,提高0.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下降1.8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提高0.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提高0.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0%,下降0.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