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税765.8亿元,比上年增加213.6亿元;实现利润389.3亿元,增加155.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47.3亿元,增加127.7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78.2亿元,增长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39.7亿元,下降8.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0.0%,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4、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全年全省2777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866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全员劳动生产率101131元/人,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利税总额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亏损企业由上年的540户减少到532户。 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1800个增加到2304个。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12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竣工面积2064.4万平方米,下降3.5%。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174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销售给个人1706.1万平方米,增长20.2%。商品房销售额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5、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1.2亿元,增长45.2%;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3亿元,增长30.9%。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投资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城乡集体投资326.4亿元,增长42.2%;城乡私营个体投资524.4亿元,增长56.0%;股份制投资890.3亿元,增长4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76.7亿元,增长58.0%。非国有投资已成为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1.2%上升到55.4%,提高4.2个百分点。 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938.3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更新改造投资695.5亿元,增长50.5%;房地产开发投资701.1亿元,增长44.1%。 在城镇投资中,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3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39.2亿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工业投资1011.1亿元,增长54.2%。在工业投资中,冶金工业投资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9%;化学工业投资82.4亿元,增长47.6%;机械工业投资184.5亿元,增长85.2%;轻纺工业投资160.1亿元,增长53.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9.7亿元,增长2.9倍;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投资96.9亿元,增长64.7%;文教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32.4亿元,增长54.4%。 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进展顺利。全省上下加快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了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年计划投资超亿元的建设项目由上年的271个增加到416个,全年完成投资975.7亿元。第一批52个工业国债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得到落实,又有93个项目列入第二批工业国债项目计划,总投资693亿元,目前已有107个项目开工。落实了100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项目,部分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沈大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全线开通;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进展较快,14个支洞和主洞全部开工;三湾水利枢纽等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从实际出发,停止建设、暂停整改、取消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共10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0.2亿元;撤销了78个各类开发区(园区),核减规划面积516平方公里。 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总值18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城镇交付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442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6%。共有5961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焦炭120万吨、水泥122万吨、锌冶炼6万吨、轿车1.6万辆、合成纤维12.1万吨、计算机96万部。新改建公路3054公里。新增城市供水能力56万吨/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6万吨/日。 城市总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用于基础设施投资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改造城市道路面积86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面积813万平方米,完成植树造林1516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5%。污水处理率43.9%。垃圾处理率50%。 6、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23.6亿元,增长13.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亿元,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396.9亿元,增长17.1%;其他行业零售额61.3亿元,增长9.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97.8亿元,比上年下降5.5%;集体经济零售额127.7亿元,下降5.5%;股份制经济零售额295.2亿元,增长39.5%;私营经济零售额407.6亿元,增长24.9%;个体经济零售额1509.2亿元,增长11.1%;外商投资经济零售额66.2亿元,增长28.0%;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30.1亿元,增长20.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9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完成商品批发额2447.7亿元,增长28.7%;完成商品零售额534.5亿元,增长24.2%。从商品分类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额3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销售额141.4亿元,增长7.9%;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13.4亿元,增长18.9%;日用品类商品销售额27.9亿元,增长11.1%;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额4.1亿元,增长7.7%;书报杂志类商品销售额16.0亿元,增长12.2%;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销售额1.9亿元,增长5.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85.9亿元,增长15.9%;中西药品类商品销售额88.2亿元,增长12.2%;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销售额76.1亿元,下降1.6%;家具类商品销售额2.7亿元,增长16.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额12.0亿元,增长16.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销售额204.7亿元,增长18.4%,其中,汽车类商品销售额151.9亿元,增长10.8%。 年末,全省有商品交易市场3039个,比上年末减少204个,年成交额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7、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势头良好。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34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总额189.2亿美元,增长29.8%;进口总额155.2亿美元,增长30.1%。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4.0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8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7%;加工贸易出口95.1亿美元,增长19.6%。机电产品出口7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0亿美元,增长9.2%。在各出口经营主体中,国有企业出口5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三资”企业出口109.0亿美元,增长24.6%;其他企业出口27.0亿美元,增长1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