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沈阳市统计局

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旅游

外资流入继续加快,吸收外资规模持续扩大。2004年,我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合同771项,比上年增长3.8%;新签合同外资额25.97亿美元,增长29.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2亿美元,增长71.7%,外商直接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67个。

进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5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进口总额28.5亿美元,增长26.3%;出口总额24.0亿美元,增长19.8%。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导地位日益加强。实现机电产品出口16.5亿美元,增长22.8%,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68.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56亿美元,增长15 %。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产品已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80.4亿元,增长31.4%。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2004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3708万美元,增长44.6%;实现营业额7890万美元,增长10.2%;外派人员1.3万人次,增长6.7%。

对外经济交流合作区域已扩展到近160 个国家和地区,同世界上11个国家的12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全年有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99批、10030人次外宾来沈访问,其中包括东帝汶总统、越南总理、英国副首相等部省级以上重要外宾125人。邀请和接待了美国芝加哥、德国杜塞尔多夫等7个友好城市的市长和副市长来沈阳进行友好访问和考察。德国、加拿大等国家20余位大使和公使来访,60多个国际友好组织来沈阳访问。韩亚银行沈阳分行成为我市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标志着我市对外开放和金融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成功举办第三届韩国周,签约234项,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3.9亿美元,其中外资额18.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6.2%。第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国内交易额128.9亿元;合资合作项目签约215项,投资总额44.6亿美元,其中外资额35.8亿美元。

国际旅游实现较高增长。2004年经桃仙机场口岸出入境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3%。共接待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游者27.3万人次,增长48.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3亿美元,增长29.1%。全市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1.5%,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增加。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及网点1155家,人民币存款余额3050.5亿元,比年初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6.0亿元,增长7.8%;贷款余额2294.7亿元,增长11%,全年剥离人民币不良贷款97亿元。银行现金收入7415.0亿元,现金支出716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8.8%。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52.3亿元。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全年证券市场成交额1297.1亿元,比上年减少10.8%。其中,国家债券成交额137.8亿元,减少50.2%;股票成交额1122.2亿元,增长5.9%。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及网点65家,保险机构累计承保金额7181.6亿元,增长49.9%。实现保费收入61.4亿元,增长2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7亿元,增长43.8%;人身险保费收入46.5亿元,增长25.6%。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16.8亿元,增长80.4%。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7.8亿元,增长53.3%;人身险赔付金额9.0亿元,增长100.2%。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快速进展。2004年是沈阳历史上继2003年之后城市建设又一次大投入、大变化、大发展的一年,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荣获“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称号。全年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60.3%。其中,南北金廊建设取得可喜进展,中央都市走廊雏形已经形成;东西方向沿浑河两岸城市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已建成8.2公里的大堤路和32公里的滨水路。改造建大公铁立交桥,高标准建设了胜利大桥等桥梁9 座,全市永久性桥梁达到221座。完成了335条二级以下街路、269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500公里农村公路,村村通油路已完成96.3%。到2004年末,全市市区道路总长度3073公里,总面积4448万平方米。

浑南面貌显著改观,新区规模不断扩张。2004年重点开工建设了浑河左堤和中央商务区、东产业区、商业住宅区等区域的配套工程;修建完成可防御50年一遇的防洪大堤16.5公里;植树100万株,完成浑河大街等重点绿化工程,新区绿化率达到36.8%。

铁西新区谋划调整城区布局,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04年铁西新区企业“东搬西建”,城区建设快速发展。建设完成仙女湖公园等3个主题公园,安装路灯8000多盏,在全市率先取缔了马路市场,彻底消灭了棚户区,被评为环保模范城区。

公用事业

不断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交网线结构,城市交通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04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2187公里,运营车辆线路140条,其中新开通线路21条,调整线路10条。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114389万人次。公交车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年内新增公交车辆1000辆,全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4357辆,出租汽车增至18796辆。

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迈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2004年,全市新铺设供水管网70.6公里,供水管网改造70公里,综合日供水量129.3万立方米/日。新、改、扩建热源21 处,新增供热能力124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1250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率提高到80%。全年实际用电量142.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业用电76.1亿千瓦小时,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6.8亿千瓦小时,增长8.5%。年末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020 公里,全市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47.5万户,增长3.9%。全年共解决1.9万户居民的煤气拖期开栓问题。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百余个,先后实施了浑河治臭、拆除烟囱、大辛及老虎冲垃圾滤液处置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治理了浑河30公里的城市段,浑河生态环境有所恢复。实施了满堂河环境综合整治。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城市污水日处理量达到9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69.2%。日处理生活垃圾391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医疗垃圾日安全处置量达到13.6吨。加强城市水系建设,一批人工湖相继建成,城区空气湿度达到56.9%。全年共拆除烟囱1003根、锅炉房311座,推广民用型煤1.8万吨,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一直保持100%。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30个,安静小区48个。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07%,进入全国安静程度最佳城市前10名。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 %。大气环境显著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1天,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