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万吨 -19.1 烧碱 13.68 万吨 22.6 化肥 0.26 万吨 -73.4 水泥 40.8 万吨 -6.0 金属切削机床 7791 台 35.3 汽车 79211 辆 45.7 微型电子计算机 76.42 万部 560.0 原煤 477.38 万吨 -2.5 味精 3.41 万吨 20.4 化学原料药 2.25 万吨 16.5 轮胎外胎 165.16 万条 28.6 平板玻璃 495.83 万重量箱 1.9 矿山设备 1.45 万吨 12.3 冶炼设备 3424 吨 23.9 交流电动机 133.98 万千瓦 2.0 蓄电池 139.89 万千伏安时 10.6 变压器 2283.30 万千伏安 15.8 发电量 35.14 亿千瓦小时 5.9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53.7 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595.5万平方米,增长15%;竣工面积728.9万平方米,增长12.7%。工程质量有所提高,全市优良品率达 33.5%,比上年提高 2.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14.6亿元,下降11.2%;非国有单位投资147.6亿元,增长32.7%。 投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更新改造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基本建设投资增速,全年更新改造投资达52.0亿元,增长 23.1%;基本建设投资118.2亿元,增长 5.1%;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64.0亿元,比上年增长 23.7%。房地产施工面积 828.4万平方米,增长15.1%,其中住宅 635.3万平方米,增长16.0%。全年销售商品房2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增长41.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市在建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32个,完成投资额33.4亿元。当年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有:程控交换机17万线/年、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50万台/年、化学原料药1000吨/年、轮胎外胎11.5万条/年。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2000年,全市货运总量为1.5亿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铁路499万吨,增长0.6%;公路为14652万吨,增长1.1%;民航为 2.3 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市客运总量为6799万人, 增长6.6%。其中,铁路为3018万人,增长8.4%;公路为3668万人, 增长5.0%;民航为113万人,增长13.0%。到年末,全市公路总长度已达52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6公里。民航通航的城市国内为40个城市,国际为6个城市,并与香港地区通航。民航运输起降达2.43万架次。 邮电通讯事业加快发展,现代化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邮电业务总量65.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函件(含机要)6580万件,下降13.8% ;邮政特快专递完成国内业务114.4万件,国际业务4.1万件,分别增长15.5%和4.7%;国内长途电话2.2亿次,增长2.9%;国际及港澳台电话业务量535万次,增长2.6%。全市已开办邮政业务21种。全市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9.3万公里。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25 万门,比上年新增加28万门。全市新增电话用户23.4 万户,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已达165.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城乡住宅电话133.3万户,增长15.7%。年末全市城镇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达33.8部,全市每百户拥有住宅电话达62.3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2万户,比上年新增39万户;无线寻呼用户达138万户,比上年减少5万户。邮电系统国际互连网络用户达23万户,增加19万户。 国内贸易 随着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陆续产生效应,加之我市商业企业不断通过调整布局结构和业态结构,抓住商机,努力促销,实现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的发展。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6.0亿元,增长9.7%。其中市区增长9.8%,县(市)增长7.7%。在各种经济类型的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零售额99.0亿元,增长0.9%;集体经济零售额51.1亿元,下降20.0%;私营和个体经济零售额334.0亿元,增长24.7%。超市作为新兴业态的主要代表,在2000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年末已达30余家,连锁分店逾千个,形成了家多客满、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年末全市已有各类市场513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60个,超10亿元的市场10个。全年各类市场总成交额达701亿元。 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主要商品成交量:粮食为36.4万吨,增长34.7%;油脂油料14.3万吨,增长29.4%;猪肉和牛羊肉分别为16.7万吨和8.6万吨,分别增长4.3%和8.9%;鲜蛋为7.9万吨,增长14.8%;家禽为5.0万吨,增长9.9%;水产品为25.4万吨,增长8.5%;鲜菜为162.1万吨,增长19.4%。 物价 市场物价总水平摆脱了前两年低迷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100.1%,其中,食品类97.3%,衣着类102.1%,家庭设备及用品类98.7%,医疗保健品类99.5%,交通及通讯工具类97.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98.1%,居住106.5%,服务项目104.0%。 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旅游 全市各外贸企业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抓住国际经济回升的机遇,使全市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26.83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2.97亿美元,增长62.3%;进口总额13.86亿美元,增长36.3%。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 99.4亿元,增长66.3%。对外贸易呈多元化发展,在巩固亚洲市场的同时,还扩大对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出口。 全市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拓展吸引外资的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2000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46个;合同外资额1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7%。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增长0.8%。吸引外资结构趋向合理,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间接利用外资明显下降。外商直接投资7.12亿美元,增长42.9%,占利用外资比重达68.2%,比上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水平也有所提高,由上年的109万美元增加到145.4万美元,增长33.4%。外商直接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达16个,吸引外资3.9亿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额的54.8%。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644 家,年底累计达3674家,其中投产(开业)1432家。全年新签境外工程劳务合同额7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6816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6604人次。对外经济合作区域已扩展到60个国家和地区。沈阳市已同世界上10个国家的11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