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国家提高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提高职工工资。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政策的逐步落实,使我市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7636元,比上年增加472元,增长6.6%。其中:国有单位人均7681元;集体单位人均6372元;其他单位人均8564元。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超万元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高等教育、国家机关等行业。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5元,比上年增长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55元,增长15.1%。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元,增长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65元,增长4.7%;人均消费支出1669.8元,增长14.8%。 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1平方米,增长22.3%;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8.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近1平方米,高于城镇居民1.06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分别达到18.14万人和3.9万人,参保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达13.1万人,比上年增长49.7%,参保率已超过5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62张,收养75人。全市城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4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农村牧区救灾款1465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