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1亿元,增长2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85.9亿元,增长27.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3.4%提高到56.1%;非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67.1亿元,增长14.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6.6%下降到43.9%。“十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5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倍。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亿元,增长1.3倍;第二产业完成105.8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8亿元,增长11.8%。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05.7亿元,增长24.5%。其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25.3亿元,增长1.8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15.9%,两大行业投资合计49.4亿元,占到工业投资总额的46.7%。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20.9%;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4亿元,增长34.6%;房地产业投资8.7亿元,增长51.4%。 骨干项目进展顺利,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完成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项目单位达到75个,比上年增加21个,完成投资9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1.4%,占全部投资增加额的76.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3个百分点。其中,省重点工程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0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完成10.3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894个建设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比上年增加195个。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411万吨,焦炭545万吨,生铁55万吨,炼钢30万吨,热轧钢材130万吨,火力发电70.56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1.2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35.3万千伏安,新建公路127公里,改建公路3755公里,耕地面积6.15,造林面积23.1万亩,各类学校学生席位57434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1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63.7万平方米。 五、能源 一、二次能源投资、生产继续大幅度增加。全年全市能源工业投资完成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用于煤炭、电力、热力工业投资50.5亿元,增长72.4%。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746万吨,比上年增长50.5%,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862万吨,比上年增长15.7%。 能源外输量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共外输煤炭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20.6%,占煤炭产量16.2%;外输焦炭1133.5万吨,增长22.35%,占生产量52.1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8.6亿元,增长1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3.4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5亿元,增长14.1%;餐饮业零售额15.7亿元,增长17.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8.9亿元,增长5.7%;集体经济零售额6.5亿元,增长11.6%;股份制经济零售额28.2亿元,增长16.5%;私营经济零售额6.2亿元,增长24.1%;个体经济零售额77.5亿元,增长14.7%。与“九五”末相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73.5亿元,增长98.1%,年均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吃、穿、用、教育类商品销售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4%,日用品类增长28.6%,金银珠宝类增长25.9%,电子出版物及音响制品类增长75.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49.8%,书报杂志类增长13.1%。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全市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2.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25.1%;进口0.95亿美元,下降8.3%。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0.76亿美元。与“九五”末相比,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增加2.18亿美元,增长4.6倍,年均增长41.1%。 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资源型产品出口趋缓,机电、医药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出口商品达到8类40多个品种,涉及轻工、机电、农产品、医药、化工、冶金等多个行业。出口市场达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山西焦化、山西三维和侯马建邦集团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万美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家,增资3家,合同利用外资64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侯马市引进的由新加坡客商投资的鱼尾狮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亿美元,注册资金3500万美元,为我省首家外商独资建设的工业园区项目。在加大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市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全市有30余家企业产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和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达60多家。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继续推进。200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409公里,比上年增加39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达到155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698公里,三级公路3129公里。年末,全市公路密度达到46.4公里/百平方公里。 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2.7亿吨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8619万吨,增长8%;完成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24.8亿人公里,下降4.7%,公路客运量4922万人次,下降8.1%。 邮电通信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1.9亿元,增长18%。年末,全市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115.12万门,增长18.2%,固定电话91.5万部,增长11%,其中本年新增9万部;移动电话用户110万部,增长24.6%,其中本年新增21.7万部;计算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14.4万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267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0.3%;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分别达到22.2部和26.7部。 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侯马古都文化旅游月、环球比基尼小姐巡游华门、黄河魂·华夏情--天下华人共唱一首歌、山花奖·中华鼓舞鼓乐展等节庆活动,扩大了全市旅游产品的影响。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吉县县城--壶口二级旅游路、壶口--克难坡景区公路完工,安泽荀子文化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乡宁云邱山景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19.1万人次,创收23.95亿元人民币。其中来临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8367人次,增长50.8%;旅游外汇收入604.6万美元,增长59.8%。年末全市旅行社3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