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2年,全市在抓紧抓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努力开拓市场,使能源的生产、销售出现近年来少有的旺销局面。 能源生产积极增长。全年全市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4.3亿元,比上年下降9.7%。其中用于煤炭工业投资2.8亿元,增长40%;用于炼焦工业的投资5.7亿元,下降19.7%;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5.8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424万吨,比上年增长29.4%,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210万吨,比上年增长2.5%。 能源外输量大幅增长。全年全市共外输煤炭808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出口煤炭74万吨,比上年增长139.5%,外输煤炭占到煤炭生产量的15.1%。外输焦炭645万吨,比上年增长79.7%,其中出口焦炭73万吨,比上年增长117.4%,外输量占到生产量的4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3亿元,增长10.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2亿元,增长12.1%;餐饮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零售额15.8亿元,增长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8.5亿元,与上年持平:集体经济零售额4.6亿元,增长6%;股份制经济零售额4.8亿元,下降6.2%;私营经济零售额1.9亿元,增长1.9倍;个体经济零售额39.6亿元,增长15.6%。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全年全市消费品集贸市场商品成交额52亿元,增长8.6%: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3.5亿元,增长27.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保持增长。全市统计的5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利润总额6573.8万元.在2001年利润总额为-357。l万元的基础上扭亏为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由2001年的2个上升为6个,营业收入5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但利润总额仍亏损954.2万元。 七、对外经济 2002年,全市外贸系统积极应对入世,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拉动和导向作用,深入实施“大经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7612万美元,增长18.8%,超出调控目标6666万美元的14%。其中,出口完成5688万美元,增长34%,进口完成1528万美元,下降29.4%,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4160万美元。年内又有5户企业取得了自营权,使我市自营出口企业达到36户,外贸系统全年出口焦炭44万吨,保持了焦炭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市大力改善投资软坏境,并通过参加厦洽会、高交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低污染、低能耗的大项目,2002年全市新批准三资企业7户,合同外资总额455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39万美元。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872公里,比上年增加1ll公里。其中,一级公路达到148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304公里,三级公路3191公里。 公路运输吞吐量全面增长。2002年,全市全社会公路客运量5715万人,比上年增长22.0%;货运量6904万吨,增长6.6%;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8.7%。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l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a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2年底,全市电话(已装)交换机容量58.67万门,比上年增长18.8%,年末住宅电话50.02万户,其中本年新增8.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1万户,其中本年新增13.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2.55万户,比上年增长70.7%;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564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6.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2.4部,比上年提高1.9部(见图4)。 旅游事业又有新发展。2002年,编制完成了《临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北京举行了以“弘扬黄河根祖文化,展示精典旅游产品,,为主题的“旅游宣传周’’活动,并先后参加了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南京“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国内旅游促销活动。洪洞县与浙江民营企业盾安集团正式签订了全面开发古槐寻根祭祖园、广胜寺旅游区和明代监狱的开发合同。壶口国际旅游月、寻根祭祖节、中镇霍山·华夏州署旅游月、尧庙根祖文化旅游月、安泽黄花节的成功举行收到好的市场效果。一年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创收8.39亿元,其中,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5万人次,增长21.4%;旅游外汇收入289万美元,增长22.8%。年末,全星级饭店达到24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度增加。2002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抓住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组织收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使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确傈了支出预算的较好执行。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收4.69亿元,襄汾县收入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浮山、曲沃两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市收入达亿先的县市增加到9个。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0.3亿元,增长23.2%,其中,工商税收完成6.5亿元,增长23.8%:农业四税完成8386税万元,增长37.8%。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经济建设性支出比上年增长15.3%,各项事业发展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分别增长18.1%和8.9%,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3.1%。按现行财政体制,l7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以及市本级全部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现金投放平稳。2002年末,全市广义货币M2余额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狭义货币M1余额116.5亿元,增长18.6%;市场流通中现金M0余额67.4亿元,增长10.4%。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15.9亿元,比上年增加4770万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3亿元,比年初增加61.4亿元,增长26.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1亿元,比年初增加6.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6.9亿元,比年初增加42.8亿元,增长23.3%(见图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9.6亿元,比年初增加38.4亿元,增长2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3.1亿元,总长期贷款增加5.34亿元、10.4亿元合3.46亿元。在改善资金运作环境的同时,各级人民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发展,全年累计办理再贴现7512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及时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