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1 临汾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82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7980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958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2年末,全市县以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8个(其中省级2个),其中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机构7个,从业人员128人,科技活动人员91人;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1个,从业人员17人,科技活动人员15人。2002年,全市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产学研”高新技术项目洽谈发布会,签定技术合作协议和意向193项,引进农业新技术130项,付诸实施58项,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2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5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励成果1项。临汾华翔同创铸造、侯马霸王药业、山西光宇电源等3家企业,经省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2年末,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12.3l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招商引资合同资金5.4亿元人民币。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7个,全年监督抽查了1281家次企业1574种产品和商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1320台件。年末,全市气象台17个,12l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7个,有地震台1个,遥测台站1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

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部落实到位,浮山、古县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大宁、永和有三分之二的乡镇“普九”达标。全市中小学危房、旧房改造投入3.1亿元,改造旧房29.7万平方米,扩建校舍10.2万平方米,新建25.9万平方米。教学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临汾职业一中,、乡宁职中进行了学分制教改实验。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发展。对342所民办学校进行了评他检查,停办初中以上学校6所,停办高中11所。2002年,全市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75.7%、84.9%和98.6%。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l.3万人,在校学生3.77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4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88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l.23万人,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2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5.13万人,初中入学率99.6%;小学在校学生44.7l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1%。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2.8%和0.49%。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市在继续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文艺表演、竞赛活动。年来,全市共有兰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4个,档案馆18个,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有线电视用23.9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0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4%。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全年全市艺术创作共获国家、省级各类奖项80多个。市蒲剧团、眉户团、艺校等创作单位先后参加了成都中国古老剧种现代戏研讨会、陕西省“中城之星”优秀剧目展演月、上海围际艺术节、扬州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荧屏荟萃金奖决赛、全省艺术创作暨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北京演出促销活动等,为临汾文话走向全国打造了舆论基础。《土炕上的女人》继获得中国古老剧种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之后,又获得国家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新剧目奖,眉户现代戏《村官》作为十六大献礼片之一,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一年来,全市有11个县市区新建、改建、扩建了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书店等基础文化设施。利用基地示范、比赛促进、艺术交流等形式引导民间艺术和大众文化的提高,先后组建了霍州电厂企业锣鼓示范基地,贾得农村锣鼓示范基地,浮山剪纸示范基地和解放路小学美术示范园基地,组织了山西省礼仪文化大赛选拔赛,全市民间歌手大赛,全市农民歌手大赛等活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先后对盗印发行盗版教辅图书资料、网吧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专项整治。

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市不含个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406个,病床1.03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230个,床位3196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到总村数的93.1%。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8993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495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12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2年,全市体育健儿在山西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26.8枚、银牌36.5枚、铜牌51.5枚。承办了省十一运射箭比赛,举办了市第二届传统武术散打擂台赛、市直党政机关干部运动会、市中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和“环能杯”幼儿体操大赛。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进一步兴起。市老体协健身球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优胜奖;市棋牌协会举办了“霍电杯”中国象棋、.桥牌赛,市舞蹈协会举办了全市体育舞蹈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市开展了工业污染专项整治和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临汾市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比上年下降18.6%、33.2%和10.5%。在发布的52期空气质量周报中,达到或好于III级的次数为33周,占总周数的63.46%,比上年的25周增加了8周。

取缔土小企业取得新成效。全市共取缔土小企业2192个。其中,土焦820个,小耐材窑653个,小石灰314个。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共关停、淘汰改良焦炉448个,5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282歌,炸毁烟囱475根,整顿不达标企业501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编制了《临汾市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对市区内177台机械燃烧锅炉安装了脱硫除尘器(占95%);对不能安装除尘设施的433台手烧锅炉,强制使用型煤等清洁燃料:搬迁了临汾汽车制造厂3号铸造炉、天马煤机厂、旋耕机厂铸造车间源;责令两个发煤站停止营业;建立了南机场等10个配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