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1 内蒙古统计局

环境和生态治理继续加强。高载能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乱占土地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和城市污染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73个,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总额6.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8%和3.7倍。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增长。全年出生人口22.70万人,人口出生率9.53‰;死亡人口14.24万人,人口死亡率5.98‰;人口自然增长率3.55‰,比上年上升0.48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总人口2384.35万人,比上年增加4.7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17.08万人。男性人口1229.87万人,女性人口1154.48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全区老年人口达155.22万人。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随着国家和各地区出台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3元,比上年增加 1110元,增长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219元,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06元,比上年增加338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83元,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5%,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3%,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6.8万人,比上年增长3.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2.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0.7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82万人,增长13%;全年有195.11万职工和 78.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73.62万居民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19万张,比上年增长0.9 %,收养1.53万人;年末全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7468个,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建起社会服务中心631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525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362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151万元。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表1: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类       别                        2004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02.9

城市                                               102.5

农村牧区                                           103.9

食品类                                             108.8

粮 食                                              124.4

肉禽及其制品                                       113.6

蛋                                                 120.9

水产品                                             120.5

鲜  菜                                              90.1

鲜  果                                              98.4

烟酒及用品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