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朔州市统计局

建筑业企业运行良好。全市资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8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实现利润1.2亿元,增长24.9%;上缴税金1.4亿元,增长2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上台阶。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0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8.46亿元,增长46.07%;农村非农户投资13.42亿元,增长31.28%。按照隶属关系分:中央投资17.10亿元,增长9.46%;地方投资204.78亿元,增长49.13%。按三次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7.64亿元,增长55.42%;第二产业投资140.11亿元,增长51.08%;第三产业投资74.13亿元,增长34.0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7年3.2︰60.6︰36.2变化2008年的3.44︰63.15︰33.41。

图2:2004年——200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分县区看,朔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68.10%;平鲁区47.05亿元,增长40.67%;山阴县32.30亿元,增长55.66%;应县18.31亿元,增长40.59%;右玉县13.33亿元,增长43.75%;怀仁县40.15亿元,增长16.84%。

大规模铺开建设项目,重点行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加。2008年,全市发展煤矸石砖厂、粉煤灰砖厂12家,形成年产近10亿块砖和近20万立方米砌块的生产能力。正在建设的年产13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的新型干法水泥厂6家。全市投资亿元以上的36家非煤电企业正在加紧建设。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463.05万千瓦,比“十五”末的351.8万千瓦增长31.6%。旅游业开发大规模展开,山阴广武汉墓、怀仁金沙滩、应县龙首山、平鲁乌龙洞、右玉杀虎口和生态区、朔城区恢河风景区和崇福寺广场等一批体现边塞文化、佛教古建、生态风光等地方特色的景点景区加速完善和建设。全年全市新上服务业项目160个,共投资73.3亿元。

全年全市施工项目380个,比上年净增58个,增长18.01%;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217个,比上年净增27个,增长14.21%。全年施工房屋面积达到461.74万平方米,增长8.6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达297.04万平方米,下降6.13%;竣工房屋面积191.08万平方米,下降30.0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按销售地区来分:市级零售额25.4亿元,增长35.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79.0亿元,增长25.8%。按行业分组来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3.2亿元,增长26.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0亿元,增长30.3%;其他行业零售额5.2亿元,增长55.6%。

图3:2004年——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分地域来看,朔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平鲁区13.8亿元,增长27.0%;山阴县14.9亿元,增长27.2%;应县11.0亿元,增长31.5%;右玉县6.0亿元,增长25.0%;怀仁县28.5亿元,增长20.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出现回落。2008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608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6%。其中,进口额5271万美元,下降2.54%;出口额811万美元,增长28.57%。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海关在我市建立办事处,与北京市房山区缔结了友好城市,晋冀蒙六城市经济区域合作联谊会在我市召开,在昆山设立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窗口。

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果。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实际引进境外资金6625万美元。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上,成功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271.77亿元,到位资金14.34亿元;第三届中部博览会成功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133.29亿元,到位资金20.94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8.8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79%;旅客周转量完成7.87亿人公里,同比1.88%。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55公里,年末达到878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2.9公里,每万人平均拥有公路达到57.8公里;新增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196公里;完成了通达通畅工程60项435公里;村连村油(水泥)路工程293个村938.1公里,新增通油(水泥)路村59个,村通油(水泥)路率达到87.2%。

全年全市新建乡镇汽车站5个,建成候车亭70个,招呼牌310个。新增客运班线10条,新增或更新客运班车50部,新增通客运班车行政村48个。全市年末拥有85条农村客运班线,186辆农村客运班车,3400个座位。100%的乡镇、95%的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0969辆,比上年增长26.9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5861辆,增长29.65%;私人轿车拥有量18115辆,增长15.24%。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7.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5亿元,增长23.46%;电信业务总量12.63亿元,增长5.89%。固定电话年末达到238376部,移动电话年末达到577814部,上网用户年末达到104647户。

旅游市场欣欣向荣。全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6358人次,比上年增长26.5%。旅游外汇收入899.8万美元,增长29.7%;接待国内旅游者299.1万人次,增长13.0%。国内旅游总收入19.46亿元,增长20.95%。年末全市共有15家旅行社,其中1家为国际旅行社。国内旅游市场仍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游”游客呈增长趋势,全年星级宾馆饭店平均出租率达55.3%。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7.47%。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增长25.15%。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37.8%变化为今年的37.1%,下降0.7个百分点。分县区情况来看:朔城区财政总收入10.7亿元,增长40.41%;平鲁区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增长43.62%;山阴县财政总收入18.1亿元,增长33.12%;应县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22.94%;右玉县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43.81%;怀仁县财政总收入17.9亿元,增长35.65%。

图4:2004年——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总支出78.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24%,比上年多支出18.3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60.53亿元,增长37.21%,比上年多支出19.11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78亿元,增长18.62%;公共安全支出5.12亿元,增长68.38%;科学技术支出0.52亿元,增长49.97%;教育支出12.71亿元,增长40.9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7亿元,增长23.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2亿元,增长52.31%;医疗卫生支出3.22亿元,增长44.23%;环境保护支出2.39亿元,增长20.6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19亿元,增长39.72%;农林水事务支出7.26亿元,增长43.70%;交通运输支出0.69亿元,增长93.51%;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86亿元,增长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