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朔州市统计局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全市1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共实现利润12.8亿元,利税2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倍和1.1倍。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税16.2亿元,增长1.8倍;地方企业实现利税13.5亿元,增长58.9%。

建筑业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个,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1亿元,竣工产值18.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7万平方米,按施工面积计算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率达到86.5%;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9.9亿元,实现工程结算利润1.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9亿元,增长14.6%;农村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1.36倍。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4亿元,增长73.4%,成为全年投资增长的一大亮点。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增长67.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7.8亿元,下降38.1%。

投资结构呈现新的变化。全年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0.3亿元,下降50%;第二产业投资41.7亿元,下降4.8%;第三产业投资20.8亿元,增长48.6%。除煤、电等传统地方产业投资仍占较大比重外,农副食品加工制造、医药制品、流通、教育、公共管理等行业的投资明显增加。

投资效果明显。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施工项目个数达到182个,比上年增加了49个,建成投产项目7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达40.7%;施工房屋面积96.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7.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达到49%;新增固定资产22.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通过投资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原煤开采670万吨/年、洗煤580万吨/年、电解铝10.3万吨/年、火力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水泥70万吨/年、机制糖8万吨/年、其他乳制品4万吨、白酒1万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座、新建独立公路桥梁1060延长米、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750个、小学学生席位6060个、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8万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1公里、城市天然气储气能力8万立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9.6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不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5%。分销售地区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2亿元,增长21.5%;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5.1亿元,增长2.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增长2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2亿元,增长15.5%;餐饮业零售额6.8亿元,增长16.7%;限额以下及个体户贸易业零售额36.3亿元,增长1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公有制经济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额7.5亿元,同比下降19.4%;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3.2亿元,增长17.7%。民营经济以其“点多、面广、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步伐明显加快,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海关统计的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1.6个百点。其中出口总额完成8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一举扭转了全市出口连续两年下降的被动局面,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7.3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3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增幅提高17.9个百分点。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家,合同外资额943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24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倍、106.3倍和81.3倍。

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全年全市共接待入境国际旅游者1.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76.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69.9%。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2%;国内旅游总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6倍。年末全市星级饭店数已达到11家。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5.2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完成投资4.3亿元,建设公路1250公里。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3公里,比上年增长1.4倍,全年全市共完成货运量8300万吨,货物周转量2930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提高45.6%和32.6%;完成公路客运量1530万人,旅客周转量7300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9.3%和8.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电信业务总收入4.7亿元,增长21.9%;邮政业务总收入5015万元,增长2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5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4.2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9.3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4.2万门,移动电话用户31.7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55.2万户,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36.6部/百人。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稳健协调。2005年全市各级金融机构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科学的信贷投放观,努力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6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累计现金支出702.9亿元,同比增长25.8%;收支相抵累计现金净投放23.5亿元,同比增长4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6亿元,增长3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亿元,增长30.6%;储蓄存款余额15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4亿元,增长3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9.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5亿元,下降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4亿元,下降0.7%;中长期贷款余额27.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8亿元,下降17.5%。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8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2%。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8922万元,增长3%;人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8612万元,增长21.6%;健康险保费收入548万元,增长72.9%;意外伤害险实现保费收入436万元,下降56.3%。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4449万元,下降8.9%。其中,财产险赔款3362万元,下降15.5%;寿险综合给付498万元,增长17.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589万元,下降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