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市场物价和招商引资

交易市场发展加快,商品销售持续上升,居民消费日趋活跃。2003年两路、龙溪地区市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龙溪建材装饰城、龙溪奔力农贸市场、万隆小食品批发市场、普尔斯马特黄泥榜超市等一批较大规模的商场相继开业,居民购物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龙溪汽车销售成为我区商贸业发展新的亮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90亿元,增长18.0%,餐饮业零售额4.69亿元,增长11.7%,其他行业零售额0.15亿元,增长1.4%。

市场物价平稳发展。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衣着价格下降12.5%,居住价格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上涨1.1%。

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招商渠道,落实服务宗旨,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引进项目267个,协议总投资123.5亿元,实到资金10.18亿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6家,总投资1.8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4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0%。外贸进出口有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达到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9%,其中出口额1.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3%。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努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5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79.1%,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9.0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3.9%;扣除北部新区后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8.50亿元,比上年增长45.9%。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4.93亿元,比年初增长3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76亿元,增长3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46亿元,增长25.7%。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全区各保险公司共开办险种46种,保费收入14333万元,增长48.4%,赔款支出1665万元,增长8.0%。

七、城镇建设、园林旅游和环境保护

加大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1.7亿元,新建城市道路25条,道路长度19公里,龙溪冉家坝景观大道等9条城市主干道和空港大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北和肖家河污水处理场加紧施工;完成了空港经济开发区文化广场一期工程,木鱼石公园景观改造和基础设施;新增和改造主城区路灯1020盏及雨水管、污水管网各36公里,新建水气管网1.39万米。城市环境治理取得成效,全年整治裸露地块2.13万平方米,封闭树池3300个;投资1780万元,对双龙湖的水体污染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120万元对碧津湖的水体污染和驳岸进行了有效治理。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年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2.64平方公里,新修场镇道路3567米,硬化场镇道路25公理,新安装人行道板3.64万平方米,新建公厕12座、渣台10个,场镇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下好旅游棋”,增加旅游项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创旅游总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切实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积极增加绿地面积。全年共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全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面积8.72万平方米。两路城区绿地率达到37.0%,绿化覆盖率达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平方米。积极开展“三创”活动,重庆长江依之密活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市级最佳绿化单位,龙溪松牌路创市级最佳绿化市街,通过了市园林局验收。评出了区级园林式单位4个、绿化先进单位2个、家庭养花能手3名。

切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创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巩固“基本无煤区”建设成果,对双龙湖、双凤桥、龙溪、回兴地区428个餐饮业燃煤炉灶依法进行了强制拆除,对城区内2座超标排放的工业炉窑限期改用清洁燃料,另有7座实现了达标排放,完成了32家餐馆油烟污染治理工作,两路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严格老污染源管理,坚持对各类污染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保证区内55套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对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管理,完成了61个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排污口立标和28个企业危险废物调查工作。

八、教育和科技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巩固“两基”成果,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年末全区普通中学59所,招生15152人,在校学生42032人,专任教师3075人;职业中学校2所,招生2783人,在校学生6640人,专任教师392人;小学校262所,招生8586人,在校学生5726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专任教师3076人;幼儿园103所,在园(班)幼儿16696人。年末中小学校图书藏量达116.74万册,计算机拥有量8075台,年内中小学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72万平方米。全年共向普通高校输送合格新生2793人,比上年增加592人。自学考试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自考报名总人数8444人,共报考18624科次,年内获大专及本科文凭157人。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全年科技三项费达到483万元,比上年增长25.1%。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的推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全年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5项,市级3项;以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努力推进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年组织申报科技部、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项目16项,已正式立项实施9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项目4项。技术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21个,合同成交金额557万元,比上年增长54.7%。

九、文化、体育、广播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体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体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区已建合格文化站27个,开通了“渝北区图书馆网站”,渝北影院计算机售票系统正式进入重庆“万和院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演出节目27个,赠送图书500余册,发放资料2500份;成功举办了“保护生态环境,珍惜国土资源”等书画、摄影展10次,展出作品1161件,观众4.72万人次;组织了“妇女之春”等广场文艺演出10次演出节目180个,演员3854人次,观众15万人次;全年组织了社区、机关、校园、企业文艺演出31场,演出节目676个,观众4.2万人次;电影公司放影电影3100场,观众60万人次;文艺作品再创佳绩,全区获市以上文艺奖励44件,其中国家级2件。体育阵地建设进一步推进,体育中心进入设计阶段;完成了体育馆、体校、武术馆的搬迁工作;新建区级门球场3个,镇篮球场3个;举办了渝北区领导干部“公仆杯”乒乓球赛等13次大型比赛和表演活动。全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达标锻炼,达标率98%,培养二级运动员53人,三级运动员61人,向大专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1人。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获金杯7座,金牌53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