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

2008年,是巴南发展进程中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布署,以建设全市“科学发展先进区、和谐进步模范区、党建工作示范区”为工作目标,以“抓重点、求突破、促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年”主题工作,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确保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据统计,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70亿元,达到175.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10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74亿元,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72亿元,同比增长15.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877元,同比增加3328元,按现行汇率(1:6.83)折算为2910美元。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7年的14.9:55.6:29.5调整为2008年的13.1:58.0:28.9。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8.0%和27.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8、11.8和4.8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2008年全区从业人员为50.21万人,比2007年49.46万人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99万人,比2007年16.29万人下降7.9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20.19万人,比2007年20.02万人增长0.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15.03万人,比2007年13.15万人增长14.3 %。

二、农村经济

2008年,农业产值平稳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产值比达到17.5:82.5。全区粮食总产量37.80万吨,增长6.2%,农业总产值35.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见下表)。

农业总产值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值 同比±%

农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351663 7.6

1、农业 万元 199119 8.5

2、林业 万元 5048 17.2

3、牧业 万元 127550 5.0

4、渔业 万元 11527 9.0

5、农林牧渔服务业 万元 8419 15.7

今年,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除小春粮食、再生稻和蚕茧产量受春旱的影响,增长略有下降外,其它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

农业生产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

一、粮食产量  吨 377963 6.2

1、小春粮食 吨 21035 -9.7

其中:小麦 吨 8118 持平

2、大春粮食 吨 356928 7.3

水稻 吨 199718 12.5

其中:中稻 吨 197705 13.0

再生稻 吨 2013 -21.9

玉米 吨 82305 2.4

红苕 吨 68100 3.0

二、油料产量 吨 2295 34.9

其中:油菜籽 吨 1752 39.8

三、蔬菜产量 吨 455021 5.9

四、茶叶产量 吨 5784 115.9

五、水果产量 吨 31754 1.6

六、蚕茧 吨 1157 -7.8

七、肉类总产量 吨 57247 11.9

其中:猪肉 吨 47254 11.0

八、生猪年末存栏 头 399029 2.7

九、生猪年内出栏 头 630055 9.0

十、家禽产量 万只 610.73 22.1

十一、禽蛋产量 吨 22403 6.2

十二、水产品产量 吨 11507 7.5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我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具规模,茶叶、花椒、花卉三大产业基地不断扩大。2008年,新建3260亩花卉苗木基地,建成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6万亩、优质大豆基地 5.5万亩。“巴南银针”茶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一生缘”豆干等5个产品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新增“巴南”茶等重庆市著名商标3个,界石镇、跳石镇被评为“重庆市花木之乡”。“石龙技工”劳务品牌驰名全国,2008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50亿元。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落实1.2亿元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 修建沼气池2859口。在建重点水利工程丰岩水库进展顺利,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新改造4个场镇水厂、新建规范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4个。2008年全区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7.4万人,实施改水项目使5.5万人受益,改厕惠及5122户农民,大大改善了农户环境卫生面貌。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历年退耕还林工程15.23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00万株;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51万亩。进一步加强库区绿化带建设,在去年全面完成库周绿化带1.2万亩建设基础上,再投入22万元,对0.12万亩受冷雪冰冻天气损失的造林面积进行补植补造。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0%。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83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451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68万吨(折纯)。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008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4.25亿元,同比增长21.7%;总产值408.95亿元,同比增长38.2%;营业收入433.32亿元,同比增长35.4%;利润总额28.13亿元,同比增长35.2%;实交税金11.38亿元,同比增长21.6%。民营企业实现产值392.19亿元,增加值9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和15.1%;营业收入432.09亿元,增长23.8%,利润总额27.30亿元,增长22.1%,实交税金11.53亿元,同比下降2.1%。中小企业实现产值382.23亿元,增加值97.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22.0%。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长。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4.39亿元,同比增长19.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仍是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89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5%,充分体现了“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实现工业总产值359.98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243.46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53.66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利润总额16.63亿元,同比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除水泥、硫酸、内燃机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均有所增长(见下表)。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同比±%

1、汽车 辆 123389 14.7

2、摩托车 辆 1038019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