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4、蓄电池 千伏安时 404816 3.7 5、数控机床 台 480 26.6 6、金属切削机床 台 1509 5.2 7、成品钢材 吨 109092 13.9 8、日用陶瓷 万件 3144 6.8 9、水泥 万吨 389075 -18.7 10、硫酸 吨 86329 -45.6 11、内燃机 万千瓦 3066855 -12.8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6.64亿元,同比增长30.6%;主营业务收入331.34亿元,同比增长31.5%,产品销售率98.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7.61亿元,同比增长12.7%;利润总额13.51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7.9%,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今年,重点大型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扩大规模。长安铃木20万辆轿车扩能技改,建设集团一期搬迁,宗申摩托车总装及通机、中治建工钢结构和康超摩托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我区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市工业“十强区县”,花溪工业园区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十强园区”。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6.21亿元,同比增长27.0%;实现增加值14.85亿元,同比增长4.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1%;房屋竣工面积3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成为投资增长的热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05.30亿元,比上年增加41.66亿元,同比增长25.5%。建设与改造投资138.72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工业投资61.87亿元,同比增长11.0%,房地产开发64.53亿元,同比增长55.6%。 从投资渠道看:国有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保持主体地位。国有投资76.12亿元,同比增长31.2%;民间投资102.73亿元,同比增长14.2%,民间投资占全区投资额的50.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26.45亿元,同比增长65.3%。 从投资对象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加快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投资7.12亿元,同比增长60.0%;第二产业投资66.15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投资132.03亿元,同比增长29.6%。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3.5:32.2:64.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呈现出一、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格局。 重点项目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408个,完成投资13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和19.1%,投资占全区50万元以上的建设与改造项目投资比重达96.7%;其中:重点项目投资90.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3.4%,占全区投资总额的44.1%。标志着全区实施“以重大项目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五、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44.7平方公里,全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16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城市住宅使用面积7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2008年,全区坚持规划先行,启动“四规叠合”编制并初见成效。鱼洞长江大桥主桥及南引道一期、滨江路一期、南涪路巴南段建成通车,佛耳岩码头一期开港,完成窑坝路等道路改造,实施群乐路等一批“白改黑”工程,渝南分流道巴南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花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能源、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加大市政设施投入。增设一批人行护栏、路灯、果皮箱等,对渝南大道、鱼洞新世纪广场等城市道路和节点实施景观改造。全面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筑17万平方米。集中整治市容环境,搬迁鱼洞化龙路占道货车停车场、下河路露天集市,整治李家沱、花溪地区非法营运三轮车。园林绿化得到新的提升和拓展,广泛实施城市生态林、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绿化靓点、鲜花大道等“5个一批”工程,发动社会各界积极造绿、护绿。2008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0%,绿化覆盖率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6平方米。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323万人,同比增长14.8%;货物运输量1321万吨,同比增长15.3%。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9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518公里。今年,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完成农村通镇通畅工程40公里、通村通畅工程160公里。修建人行便道380公里。 邮政、电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792万元,同比增长30.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8万户,同比增长12.1%;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7.1万户,净增10.2万户,同比增长37.9%。 七、国内商业 商贸流通强势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0亿元,同比增长38.1%。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市市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亿元,同比增长46.5%,农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3亿元,同比增长31.2%。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120.30亿元,同比增长60.4%;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26.0%。集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集市贸易更加活跃。 住房消费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较缓慢。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其中住宅131.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商品房销售额34.26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住宅32.77亿元,同比增长18.0%。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8年,大力推进“对外开发·招商引资”主题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4323万美元,比2007年增长223.8%;实际利用内资38.42亿元,增长183.7%。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9753万美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出口52210万美元,同比增长39.0%。 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以打造“中国温泉之乡”品牌为重点,围绕温泉、森林等特色资源规划建设“五泉四山一岛”五大特色温泉旅游区格局。东温泉鲜花温泉小镇初见形象,“五方十泉”在区项目显见成效。云篆山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90.6万人次,同比增长2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