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二OO四年二月二十五)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排难前进,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宏观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呈现出速度、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初步统计,全年渝北区生产总值67.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5.24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22.14亿元,增长13.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3:50.9:31.8发展到15.0:52.2:32.8。人均财富继续增加,渝北区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820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 一、农业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亮点增多,呈现出投资农业增多、特色农业增效、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2.08万亩,受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开发建设用地、退耕还林还草等因素影响比上年减少14.12万亩,减少14.7%,粮食总产量25.77万吨,比上年下降11.4%。依靠城郊优势,狠抓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54万亩,比上年增长6.8%,蔬菜产量32.82万吨,比上年增长0.95%。全年水果产量为2.81万吨,比上年增长40.5%。花卉生产初具规模,花卉种植面积达2.23万亩,“百里花卉长廊”建设取得新成效。 牧业内部结构继续改善,草食牲畜迅猛发展,生猪饲养略有下降,奶牛饲养较快增长。全年出栏肉猪45.21万头,比上年减少2.6%,出售和自宰鸡鸭鹅等小家禽579.13万只,增长0.2%,牛奶产量2.35万吨,增长19.2%,新建10个标准种羊(兔)场,全区出栏山羊3.09万只,增长101.7%,出栏兔38.85万只,增长57.3%。蚕茧生产受生丝价格下降影响使蚕种发放量减少,加之单产下降,全年蚕茧产量1032吨,比上年减少34.4%。 林业、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新造林面积9.8万亩,比上年增长7.7%,水产品产量6884吨,比上年增长5.6%。 二、工业 大力推进“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工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7%。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下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5%。从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3.64亿元,比上年下降23.8%;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0.45亿元,下降67.4%;股份合作工业完成总产值0.75亿元,下降8.8%;股份制工业完成总产值39.07亿元,增长2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总产值31.27亿元,增长376.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总产值0.77亿元,增长4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增长是推动全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效益大幅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89亿元,比上年增长85.0%,利润总额为2.43亿元,增长55.8%,利税总额6.15亿元,增长85.2%,亏损面21.8%,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1.3%,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8%。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市级重点项目渝怀铁路、渝邻高速公路、江北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建设进展顺利;北部新区出口加工区、人和工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经开大厦、金山大道东段基本完工;区内重点项目城北污水处理厂、肖家河污水处理厂、空港大道、民营景观大道、长安工业园、冉家坝景观大道建设等整体进展良好;龙溪五童路、新溉路渝北段竣工通车;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投资额不断扩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继续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并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工业性生产项目投资增多,以长安工业园、重庆出口加工区、人和工业园等项目为代表的工业生产投资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添了后劲。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65.0%。基本建设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30亿元,增长3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4亿元,增长92.2%。基本建设本年竣工房屋面积53.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57万平方米。全年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99亿元。全区更新改造共完成投资1.13亿元,比上年下降80.6%。交通、电力、通信跨区投资重点项目在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3亿元,比上年下降22.4%。农村集体、城乡私人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取得新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总额3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在全市40个区县中居第四位,其中住宅完成投资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房屋面积107.3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8.87万平方米。房屋销售形势趋好,全年销售房屋面积达95.22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8.22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减少,2003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24.4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46.0%。 四、交通和邮电业 突出交通建设,加快“一小时渝北”工程进度,公路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改建区、乡公路3条,兴建公路桥4座。渝怀铁路渝北段完成辅轨,渝邻高速公路进入扫尾阶段。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2146公里,比上年增加18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375公里,比上年增加15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7432万吨公里,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公路36391万吨公里,增长12.1%,民航2985万吨公里,下降13.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0.97亿人公里,下降4.4%,其中公路4.07亿人公里,增长16.6%,民航12.29亿人公里,下降8.7%。空港旅客吞吐量428.75万人,比上年增长11.0%,货物吞吐量9.55万吨,增长4.7%。 邮电通信蓬勃发展,网通、联通、铁通进驻我区,电信行业形成竟争态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1689万元,比上年增长42.7%,邮电业务总量23010万元,比上年增长36.4%。年末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3.91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99万户,比年初增长19.2%,其中乡村电话用户4.02万户,下降2.7%,城市电话用户6.97万户,增长36.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02万户,比年初增长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