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全年开展大型广场体育活动6次,举办体育运动会9次。全民健身工程顺利实施,首次使用区体育彩票基金为25个社区配置了全民健身设施。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在参加重庆市第一届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奖牌总数、道德风尚奖数三个第一名;在参加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夺得金牌3枚、银牌3枚和铜牌4枚。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200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数为60.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其中:男性30.09万人,女性30.02万人;非农业人口59.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945人,死亡人口38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1.53‰。根据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渝中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8.09万人。2003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6.3%,女性初婚晚婚率为80.1%,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达到85.1%。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渝中区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66元,比上年增长11.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18元,增长11.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4%,衣着支出增长10.0%,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6.7%,交通通讯支出增长7.6%,居住支出增长61.9%,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56.2%。居民住宅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6.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新兴耐用消费品迅速进入居民家庭,2003年末,全区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2.5台、摄像机5.2台、健身器材4.8套、微波炉67.4台、空调器133.2台、淋浴热水器92.5台、消毒碗柜14.1台、饮水机33.8台、吸尘器11.2台。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5.7%,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渝中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在跨越小康阶段后,正稳步迈向富裕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03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2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6.0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5.1万人。全年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08亿元,发放率达到100%。截止2003年末,全区享受低保人数达2.8万人,全年累计有37.3万人次享受了城市“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4786.5万元。全区社会福利收养单位达到16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达到578张。全年累计指导帮助845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指导帮助贫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052人,培训贫困下岗失业人员2094人。2003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7052人,登记失业率为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