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38.33亿元,同比下降15.0%;现金支出972.06亿元,同比下降14.0%,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33.7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5.93亿元。 外汇存款余额为21775万美元,比年初增加4305万美元,增长24.6%,其中外汇储蓄存款余额2861万美元,比年初增加125万美元,增长4.6%。外汇贷款余额为21861万美元,比年初减少3331万美元,下降13.2%。 证券、保险业 期末证券开户数36785户,证券交易额295.73亿元,同比下降49.5%。全市实现保费收入73527万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财产险收入26054万元,同比增长7.6%;人寿险保费收入47473万元,同比增长16.9%。全年已决赔款及给付3868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8263万元,人寿险赔付20417万元。 旅游业 如期完成郑和公园、金仓湖公园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的一期建设,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太仓金仓湖国际自行车赛暨赤足公园开园仪式。艳阳农庄、盛兴生态园、现代农业展示馆、花卉园艺展示馆、恩钿月季公园5个项目入驻农业休闲观光区。荣获“中国江海河三鲜美食之乡”、“中国羊肉美食之乡”称号。全年旅游总收入26.17亿元,同比增长16.6%,旅游外汇收入955.12万美元;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207.4万人,同比增长18.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0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1%,接待境外游客1.32万人次,同比增长38.1%;客房平均入住率为50.9%,星级饭店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26.9%。 二、开放型经济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量增质升。完成注册外资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到账外资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服务业利用外资态势良好。成功引进励德(中国)教育、台湾丽婴房物流等服务业项目24只,注册外资2.5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总量的31.5%。全年增资项目111个,新增注册外资5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的36%。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6家,累计达62家,实现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额2011万美元。 对外贸易 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趋缓的形势下,我市进出口和出口保持了19.6%和26.8%的增长,分别高出苏州大市平均水平近12个和16个百分点。从出口企业看,舍弗勒、天顺金属、中集集装箱等部分龙头企业增幅达到85%以上;10大出口企业出口额增幅达42.3%,占了全市总量的3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日益成为我市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动力。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5.6亿美元,增幅达25.3%,高于加工贸易11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占全市出口的55.4%,比上年同期上升近7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出口美国达9.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4%,超过日本、德国,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 引进内资 全市引进内资项目455只,新增投资总额90.30亿元,新增注册资金42.58亿元,同比增长24.7%,引进内资实际到账64.48亿元。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项目66只,注册资金39.15亿元,分别占比14.5%和91.9%。从产业分类看:引进第一产业项目3只,注册资金1.5亿元,占比分别为0.7%和3.5%;第二产业项目192只,注册资金18.54亿元,占比分别为42.2%和43.5%;第三产业项目260只,注册资金22.53亿元,占比分别为57.1%和52.9%。 三、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0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135.34亿元,同比增长17.5%;服务业完成投资111.93亿元,同比增长9.7%。按地区分组看,城镇投资完成184.31亿元,同比增长13.5%;农村投资完成63.74亿元,同比增长3.0%。 城乡建设 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规划展示馆建成开馆。新港城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商务大楼等5幢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联检服务大楼、港区商务酒店启动装修,港湾新城、滨江名都等开工建设。新区开发不断深入,2平方公里行政商务中心建设提速,五洋广场、欧美企业服务中心、发展大厦、雅鹿大厦等建设加快推进。南郊新城区建设力度加大,东仓大桥建成通车,新浏河南岸风情水街土建完成,区内道路主框架基本形成。 老城区改造有序进行,华旭财富中心、兴业大厦等加快建设,向阳小区、桃园三村综合改造顺利完成,东亭路、上海路、人民路提档改造全面竣工,新浏河风光带西段工程基本完工。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4国道三期改造、339省道复线东段和沪太新路维修等工程已经竣工,太沙公路、岳鹿公路建成通车,通港路东段拓宽提档实现路面贯通。汽车客运中心和公交枢纽站即将投运,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长江江堤加固、盐铁塘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荡茜河枢纽等工程全面完成,疏浚河道198条,维修改造农桥142座。城区、双凤、沙溪、璜泾、浏河五个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岳王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加快建设。220千伏庆丰变扩建、110千伏荡茜和长桥输变电等工程全面完成。城市“六化”管理不断加强,数字化城管一期工程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荣获国家生态市和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所有乡镇都已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环境保护 荣获“国家生态市”称号,全市46个行政村建成了省级生态村, 23个村通过了省级生态村的调研考核。3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0家企业列入苏州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家企业列入太仓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建设。对全市耗能企业加强监测,完成能源审计企业18家。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整治化工、电镀、印染等“三大”高污染行业,全面完成了26家电镀企业和50家纺织、印染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77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620吨,分别比上年削减7.97%和7.85%。 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6.2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7.5%,大气质量良好,优良率96.4%,为Ⅱ级,大气中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为0.039mg/m3、0.037mg/m3、0.091mg/m3。全市降水PH平均值5.13,酸雨率26.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1.1dB,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1.0dB。 四、社会事业 科 技 进一步优化科技创业环境,56家企业进驻科技创业园,集聚了博士后1人、博士8人、硕士9人、本科学历80多人,列入国家863项目1项,中国火炬江苏创业导师1名;软件园已完成2.4万平方米16栋智能化软件楼,1.7万平方米中央景观区,2.5万平方米九层中央楼(中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