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总体呈稳中略升格局。从消费价格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8%,衣着类价格下降7.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6.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6.9%。从生产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4.3%。

七、对外经济

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全市“三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7%,其中出口32.83亿美元,进口40.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5%和108.1%。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达96.7%,比上年提高38.3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29.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2%。至年末全市有4家企业列入全国进出口企业500强,2家企业列入全国出口企业200强,有4家企业列入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62家,总数达195家,全市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为349家。

全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259项,注册外资1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9%,其中增资59项,注册外资1.69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5.38亿美元,增长29.5%。全市新批项目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26项,比上年增长52.8%。投资行业进一步优化,除IT行业外,纺织、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吸引外资的热门领域,全年纺织行业引进项目83项,占全部项目的3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603.9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640.6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和97.2%。全年累计外派劳务人员272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计765人。

八、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部门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项金融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增长。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00.11亿元,比年初增加91.3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9.73亿元,比年初增加36.6亿元,人均储蓄额达19425元,比上年提高4730元。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23.5亿元,比年初增加90.55亿元,增量是去年的2.3倍,其中短期贷款余款150.15亿元,比年初增加46.25亿元,年末消费贷款余额2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年末签发承兑汇票余额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54亿元,开具信用证余额2.97亿美元。年末不良贷款率为5.4%,比年初下降4.7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086.8亿元、现金支出1186.2亿元,累计净投放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财产险给付6800万元,寿险给付686万元。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41.1亿元,全市拥有上市公司3家。

九、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化建设稳步推进,城市规划向纵深发展。全年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市区道路延伸整治工程、环太湖大堤配套建筑主体工程、黎里、南麻、盛泽110KV输变电工程、吴江第二高级中学异地重建主体工程、市党政信息网综合平台、盛泽污水处理工程等17项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并投入运行,城市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绿化建设大规模推进,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6万亩,松陵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710亩,建成了富有水乡特色的大发绿地、江陵大桥绿地、银杏广场、三里桥生态园等一批公共绿化景点。年末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全市水、电、气、路、信息、绿化“六网”更加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53.5%。

全市在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基础上,着眼长远,精心规划,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吴江”,重点围绕“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着力控制运河环线和太湖流域环线的水环境,大力开展沿太湖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畜禽养殖治理工程、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工程、蓝天工程、农村卫生改厕工程等九大环保工程。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已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调研考核。

十、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列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32项,其中工业项目54项,农业和社会发展项目78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全市拥有省级认定民营科技企业43家,其中有4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4家企业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79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吴江光电缆产业正式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亨通、永鼎集团的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运作,填补了历史空白。全市有618人晋升中高级职称,新增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544人,我市被评为江苏省科技进步先进市。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市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小学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9.95%、99.55%;初中升高中比例为95.55%;普通高考录取率81.8%。吴江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吴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末全市共有小学75所、初中24所、高级中学7所、完中2所、职业中学3所;全市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107039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53188人,初中在校学生为33239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14991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为5621人;年末全市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6183人,比上年增加205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新品不断,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全年共举办各种文艺赛事和群众文化活动380多场,观众近60万人次。图书、博物事业稳步发展,“两馆一所”克服非典带来的影响,全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120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又有新发展,有线广播完成村网复整80个,有线电视完成村网建设22个,铺网率100%,建成苏州市级有线电视镇5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1996户,行政入户率82.3%,顺利通过省广电局“有线电视示范县(市)”考核验收,成为江苏省首批有线电视示范县(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同里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并被批准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