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苏州市吴江市统计局

“非典”期间,全市万众一心,严防死守,确保了吴江安全无“非典”。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巩固,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0个,新增私人门诊部2个、医务室2个;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5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3.8人;全市拥有床位数1825张,全年累计完成诊疗217.6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7902人次,收治病人51895人,比上年增加7902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吴江市第九届运动会。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72186人,比上年增加2763人,其中,男性人口384422人,女性人口38776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全市非农业居民231614人,全年出生4639人,出生率为6.0‰;死亡5937人,死亡率为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6919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6674元,增长42.5%;集体单位职工18716元,增长41.9%,其他单位职工10604元,增长11.9%。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50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830元。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1平方米,市区住宅成套率达89.9%。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9%和43.7%。

十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实施,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1.43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为811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年末职工人数15.0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年末职工人数14.99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年末职工人数分别为10.56万人和8.81万人。年末全市各级职业介绍机构32个,全年新增劳动就业岗位3.48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0家,床位1000余张,各类收养人员767人。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56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31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323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1316人和6007人,全年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7.55万元。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纯农户增收难和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商品房有效供给不足,房价上涨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交通、能源、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体系还需不断完善等。对此,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奋进,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注:1、本公报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吴江市国内生产总值改称为吴江市生产总值。

3、各项人均指标按户籍人口计算。

4、财政收入的增幅为剔除社保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后的同口径之比。

5、第一产业增加值按新口径计算,2002年数据作同口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