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苏州市太仓市统计局

加强了新一轮环境保护工作,清洁生产、防污控污治污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全面提升。通过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级调研。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面改善城市和农村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保护,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工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的起步工作,环境状况保持在良好水平。城市绿化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全面推进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林地、绿地805公顷。长江引水“镇镇通”工程已基本形成市域范围环形供水网络体系。蓄淡避咸水库建设工程已完成70%以上。

四、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创建“省科普示范市”通过了考核验收;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新材料创业园、中科国际科技园等技术创新平台正在抓紧筹建;全年新认定苏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产品9只,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申请专利92件,新通过国际质量认证企业65家。全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7只,其中省级9只。

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教育实现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优势群体进一步壮大。拥有省现代化示范初中10所,省实验小学3所,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8所。30所学校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设施建设,沪太外国语小学投入运行。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26所,在校学生2.74万人,比上年增长1.8%。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977人,比上年增长21.4%。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375人,比上年下降13.5%。3周岁以上幼儿学前教育入园(学)率农村达到98%,城市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6.3%。本科上线率为33.9%,本科录取率为47%,均居苏州市前列。考取大专院校2374人,中专学校1065人。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至年末,全市有文化图书艺术馆(站)11个,电影放映单位及管理机构16个,专业艺术团体2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节目2套,广播平均每天播出12:30小时,电视平均每周播出112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电影放映1129场次,观众13万人次。继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郑和航海节”,群众性文化活动频繁开展,有8件作品获省级奖项;创建特色文化乡镇和“全国丝竹之乡”取得了新进展,新增2个苏州市级特色文化乡镇、4个优秀业余文艺团队、3所特色文化学校,通过了创建“省民间艺术之乡”的考核验收;完成了“维新遗址”的发掘、考古工作,将太仓文明史增加到了4500年。广播电视节目制播水平继续提高,通过了省有线电视先进市的考核验收。

卫生

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改善就诊环境,方便市民就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步伐加快,基础卫生设施得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全市已建成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3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81人。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跃上新的台阶。特色体育活动吸引众多人们参与。成功举办了太仓市全民健身周暨“科学锻炼,有益健康”拳操展示活动。成功举办了“鲁能杯”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华东女排四强争霸赛、江苏省太极拳(剑)比赛等重大赛事。在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7金10银,团体总分第二的佳绩。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2‰,死亡率为8.76‰,自然增长率为-2.56‰。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84万人,非农业人口19.27万人。

就业

落实促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拓展多渠道就业形式。至年末,机关事业单位、原市属以上企业(包括转制企业)以及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从业人员6.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开拓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化解就业压力。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8396个。新增就业17378人,其中帮助3466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原市属以上企业(包括转制企业)以及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082元,比上年增长20.6%。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6689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5974元。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据抽样调查,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52台,轻骑、摩托车148辆,洗衣机99台,热水器78台,移动电话121部,影碟机31台,家用空调63台,家用电脑14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规模经济有待壮大;电力等能源供需紧张矛盾还未得到有效缓解;商品房价格上涨偏快,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待加强;扩大就业的任务依然很重;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质量还不够高等。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