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张家港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1 苏州市张家港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全面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努力克服了煤电油运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市面貌整治一新,城乡居民得到实惠。

一、经济运行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6.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6.67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已超过8000美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370.63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3.19亿元,增长17.6%。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2%、64.3%和33.5%,二三产业比重达97.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财政增收较快,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4亿元,增长28.6%,其中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40.7%、108.1%和108.0%。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213.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63.8%。

农林牧渔业

全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1.4万亩、亩产591.7公斤,粮食总产量25.01万吨、总产值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46.2%,实现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三增长”。地方粮食储备足额完成,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在市外建立了8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初步构建了粮食安全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建办为农服务社12个,新建蔬菜基地3个、粮棉丰产示范方5个、奶牛饲养小区2个,实现多种经营总收入52.7亿元。利用各类资本4.7亿元,建办农业外资项目7只、内资项目16只。农产品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认定无公害产地14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只、绿色食品19只、有机食品1只。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东横河、朝东圩港水利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完成长江防洪工程投资3886万元、农田水利投资2100万元,疏浚市、镇、村、组四级河道1290条计461.3公里。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取得成效,完成土地整理面积5030亩,新增耕地476亩。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组建了9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粮食总产量25.0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棉花总产量3463吨,比上年增长17.4%;油料总产量12814吨,其中油菜籽12218吨,分别增长7.7%和12.7%;水果总产量19451吨,增长4.8%;禽蛋总产量9650吨,减少23.8%;牛奶总产量25741吨,增长7.8%;水产品总产量18292吨,减少1.5%。

工业

全市工业克服能源运输等瓶颈制约,实现速度与效益快速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41.76亿元,可比增长21.5%。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完成销售收入1430.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实现利税总额10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实现利润总额6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工业用电量99.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9.18%,比上年提高24.80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冶金、纺织、机电、粮油食品、化工、建材六大支柱行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继续提高,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冶金占38.6%、纺织占25.2%、机电占13.2%、化工占9.4%、粮油食品占8.1%、建材2.5%。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十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999.91亿元、利税73.45亿元、利润51.92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9.9%、73.4%和84.5%。沙钢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19家,其中5-10亿元的有18家,超10亿元的有16家;实现利税超千万元的有81家,其中5000万元-1亿元的有8家,超1亿元的有9家。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55.12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56.14万吨,比上年增长5.9%;味精3.04万吨,减少36.5%;布5266万米,减少4.8%;服装3304万件,增长34.1%;碳酸纳26.15万吨,增长16.3%;化学农药3288吨,增长8.8%;水泥364.77万吨,增长25.2%;平板玻璃2418万重箱,增长16.9%;钢755.37万吨,增长50.4%;成品钢材1090.62万吨,增长37.6%;铜加工材15.48万吨,增长23.3%。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87亿元,增长13.0%。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732.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7.92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7.70亿元。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全年交通系统完成货运量392.40万吨;完成客运量18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5%;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6398万吨,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8.7%。社会运输能力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19.10万辆,其中汽车4.53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16.3%。全年新增私牌汽车8012辆,年底全市私牌汽车保有量达31779辆。

邮政电信业务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57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发送函件2110万件、特快专递44万件,报刊3647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4712万元,增长20.7%。市话和农话用户49.60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9.5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62.2%和73.5%;小灵通用户超过15万户,达到162112户。移动通信业务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超60万户,比上年增长17.6%。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58号线。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型业务发展迅速。年末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网正在迅速接入家庭和单位,电信局ADSL宽带网用户达32200户,比上年增长145.4%,LAN用户达3500户,增长106.2%。

国内贸易业

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贸易业态进一步升级,节日消费和餐饮消费成为亮点,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房、汽车等时尚消费热点日益明显,信贷消费观念渐入人心,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35亿元,其中八成以上为住房和汽车贷款。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拥有各类市场106个,全年市场成交额300亿元,增长27.4%。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全年完成交易额177亿元,成为扩大市场规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