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市场物价

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0%。与上年相比,食品类、居住类、交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3.0%、4.1%、2.5%、0.1%;医疗保健类、衣着类、烟酒类、文化娱乐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1.9%、1.4%、0.8%、0.8%。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金融业务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576.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8%;贷款余额(本外币)391.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7.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955.04亿元、现金支出1036.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和31.4%,净投放现金8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全年保费收入8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亿元,增长34.3%;人身险保费收入6亿元,增长47.8%。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房地产开发规模扩大,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55.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4.5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2.7%和19.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8.8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23.5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达43.18亿元。

旅游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加大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努力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年内成功举办了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亭林园琼花艺术节、锦溪旅游文化节、阳澄湖蟹文化节等。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周庄文化展示会,展示了周庄现代时尚开放的另一面。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6家、旅行社21家。

质量技术监督

质监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市共有42家企业通过IS9000质量体系认证,累计达到338家。国家、省、市三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4%。名牌战略稳步推进,继2002年樱花卫厨获得中国名牌后,2004年好孩子童车、AB内衣、统一食品饮料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在巩固无标生产的成果上,全市标准覆盖率为97.8%,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0项,历年累计229项。计量工作得到加强,全市社会公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受检率99.5%,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强检受检率96%,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为92.5%。全市21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到位,全年出动检查人员386人次,检查单位323家,查处“土锅炉”1台,消除隐患16起,确保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854人次,检查场所2770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75件,案值1208万元,取缔制假窝点9个,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7.6%上升到89.8%。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年内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第三次全面清理,共取消各类审批事项147项,减少事项104项,第三次清理后全市共保留各类审批事项381项,其中:审批118项、审核135项、核准89项、备案39项。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三产流通企业转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全年共有19家企业和13家事业单位顺利完成改制、改革,目前已有99.9%的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资本运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大绿种苗公司”改组为“大绿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名称已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周庄旅游和昆山商厦股权转让方案已通过省政府审批。

对外贸易

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比较大、困难比较多,对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市对外贸易取得较好成绩。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9%,其中出口总额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2%。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对各大市场出口全面增长。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再创佳绩。年内,积极实施“巩固台资、强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21项,合同利用外资2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服务领域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项目28个,合同外资2.2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欧尚等服务项目入驻昆山。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68项,比上年增加68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9.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8%。投产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4.9%;全年涉外税收3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外经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655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317万美元。派出劳务人员620人。至年末,昆山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2个。

“三有工程”和个私经济

“三有工程”成效明显。举办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38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0631人;新增农村家庭物业户11626户,其中:经营性物业3523户、资产性物业4499户、投资性物业3604户。新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13家,富民合作社5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家,累计分别达到18家、136家和11家。全市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280家,注册资金50.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新增个体工商户6609户,注册资金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年末私营企业达12239家,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159.7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69.5%,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18.3%,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亿元、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和82.3%;完成工业总产值1250亿元、销售收入1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7%、45.8%;实现工业利税66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4亿元。全年新增合同外资8.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至年末累计合同利用外资90.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72亿美元。昆山软件园跻身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行列。园区工作进展顺利,吴淞江工业集中区、沿沪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