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全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2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22项。科技载体建设有力推进。全年认定10家科技研发中心,其中:NSK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和正新橡胶研发部被认定为省级研发机构。专利申请数稳步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1200件,授权专利1000件。技术市场不断壮大,科学研究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共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9家、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认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5只、苏州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2只。至年末,全市共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2家、高新技术产品167只;苏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产品37只;昆山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3家、产品169只。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的“0.5m/m小间距高精密薄膜电缆/柔性电路连接器”,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攀特陶瓷的“微位移器用高线性、低蠕变、耐高温、单双极性压电陶瓷材料”项目,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MEMS技术的压阻微型高温压力传感器”项目先后被列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科普工作得到了重视,年内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市的考核验收,全市周市、花桥、张浦、淀山湖、千灯五镇顺利通过了“苏州市科普示范镇”的验收。 教育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2004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继续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9.9%和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46%,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均达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1%,高考录取率达到94.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率为70.1%。学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7所、普通中学29所、职业中学3所、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在校学生为41836人,初中在校学生为2718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12857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965人;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5414人。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100%的学校建成宽带校园网。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成立在昆高校校长联谊会;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并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并通过省教育厅建校评估,清华科技园(昆山)开工建设,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建设规划通过论证。至年末全市拥有高等教育项目7个,在校学生已突破1万人。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0631人,初中毕业生8288人;培训从业人员16.9万人次,年培训率为75.1%,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其中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以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万人报考率继续居全省县(市)首位。弱势群体教育得到保障。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2%;贫困儿童入学率达100%;按照入学、收费“一视同仁”的要求解决23031名“新昆山人”子女入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受到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的高度评价。 文化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年内启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文明进社区、进外企、进民企、进农村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社区、企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场文艺“天天演”深受群众欢迎。年内成功地承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合唱比赛、社区文化艺术节、慈善募捐晚会和“心动昆山”大型文艺晚会;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名城“玉出昆山”电视艺术采风活动;与央视合作,联合摄制“让世界了解你——昆山专辑”;积极承办“2004年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昆山以全票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成为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成功承办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顺利通过文化部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复查验收。对绰墩山遗址进行了第6次考古,挖掘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遗址,成功召开“中德古水稻田学术研讨会”。公布了第三批1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年末,全市有文广站1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市公共图书馆年内顺利落成,同时新购图书16万册,总藏书量达40万册,并通过国家文化部5年一评的“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全市拥有电影院14个,座位数8400只,全年放映电影1685场,观众人数68.2万人;各地文艺团体来昆演出682场,观众15.27万人。广播电视播放时间延长,节目丰富多彩。投入750万元用于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数字化改造。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8小时;新闻综合频道平均每周播放112小时、城市频道平均每周播放110小时。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4.87万户,门档入户率达到98%。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出版《昆山日报》525.08万份。 卫生 以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为主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满足市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全市共有参保人数323356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9.5%,行政村覆盖率和基金到帐率均达到100%。进一步健全疾控体系,制订了《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公共卫生组织网络、应急体系、技术装备等建设。出色地完成了30多次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任务,快速有效地处置了集体发热、重大交通事故等20次突发事件。疾病控制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70以下,婴儿死亡率3.59‰,孕妇死亡率为10万之14.29。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8.5%。无偿献血工作再创佳绩,献血人数已超过18000人。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5个,其中:预防保健机构15个、医院21个、门诊部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50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2035张。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4年,成功举办了昆山市男子足球甲级、乙级联赛、男子篮球甲级联赛、“波力牧场杯”千人象棋赛、大学生篮球联赛。成功举办了“招金杯”2004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受到了国际田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评价。在六月份的“全民健身活动周”中,组织全市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农民、解放军等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全民健身水乡古镇行、明星乡镇行和街道、社区全民健身活动联展;举办了体育科普知识讲座、国民体质测试、全民健身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荣获“2004年全民健身活动周全国先进”光荣称号;昆山籍运动员奋力拼搏,在苏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运动成绩名列前茅,并摘取了苏州体育“贡献奖”等五个大奖。体育人才的培养、输送力度进一步加大,至年末有100多名昆山籍运动员在苏州以上训练部门训练,有10多人入选省级以上运动队。全年新建全民健身点30个,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健身点150多个。新体育中心体育馆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3万座体育场完成桩基工程。体育事业进一步向产业化发展,“赛事经济”初露头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