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市镇二级机关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加大了企业转制改制力度,把体制创新与企业改制、转制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年内有83家市属非工业企业完成转制、改制。进一步规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督促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加强资本运作及企业上市工作,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辅导期,完成了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辅导期的审核和AB集团的股份制改造。 对外贸易 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比较大、困难比较多,对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市对外贸易取得较好成绩。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49.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出口总额2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6%。三资企业是我市出口的主体,共完成出口额2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占全市的比重由上年的97.4%提高到98.0%。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5.1%,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对各大市场出口情况较好,对亚洲出口额10.17亿美元、北美洲出口额7.65亿美元;对东盟、欧盟组织出口额为1.74亿美元和4.24亿美元。 利用外资 2001年,昆山优越的投资环境迎来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强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6.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6.7%。外商投资项目中大项目、独资项目、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在新批的248个外资项目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49个,合同外资11.16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69.2%;独资项目有233个,合同外资15.43亿美元,占全市95.7%;三产项目有4个,合同外资0.46亿美元,东方首席电子商务、明大科技教育推广中心等相继落户。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74.8%、75.6%和76.7%;全年涉外税收16.2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9.5%。 外经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平稳发展。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8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营业额8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8%。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837人,其中当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245家,个体工商户1500户。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275家、从业人员5.56万人、注册资金34.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1%、64.0%、97.9%;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86万户、从业人员2.16万人、注册资金3.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2.9%、16.6%。个私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份额提高较快,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12.6%,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开发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利用外资再创新高,全年新增合同外资13.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3.0%和50.0%。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财政收入17.72亿元、出口总额17.9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0%和22.3%;完成工业总产值312.75亿元、销售收入303.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24.8%,实现工业利税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国际商务区、软件园等基础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工程量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载体建设进程加快,出口加工区、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联合评审为“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基地”,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全市组织实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科技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4个。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不断加强,11项科技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全年专利申请量773件,专利授权量6395件、比上年增长5.6倍。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稳步发展,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83只,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3只;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7.7%,比上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教育 全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管理,教育整体水平又上新台阶。2001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都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9.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高考录取率达到82.8%。具有昆山特色的普教、职教、成教、地方高教和终身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万人报考率连续五次居全省首位,是全国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民办教育发展较快,优秀学校群体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玉峰实验学校、爱心学校、华东台商子女学校、鹿峰初级中学、第三职业中学等正式开学,实验小学艺体楼建成启用。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得到重视。学年末,全市小学在校学生47332人,初中在校学生2716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967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065人,共有中小学教师4767人。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内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组织了一系列庆祝演出活动,大力弘养了昆山传统文化。举办了“戏曲专场晚会”、“群众文艺会演”、“光明颂”电视文艺晚会、“难忘的旋律”和“金色的旋律”音乐会等活动,举办了“聚焦六月”、“聚焦十月”大型图片展。昆仑堂美术馆、昆山文史馆开馆。完成了正仪绰墩遗址、周庄双桥、富安桥等三处省级文物单位的申报工作。“扫黄、打非”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全年放映电影3601场,观众人数30.6万人;放映录象1140场,观众3.50万人;各地文艺团体来昆演出734场。年末市镇二级图书馆藏书量61.92万册。广播电视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广电宽带信息网正式开通,有线电视“户户通”进展顺利。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5小时13分钟,昆山电视台自办节目5套,平均每周播放70小时29分钟,有线电视平均每周播放时间81小时40分钟,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19万户。全年共出版《昆山日报》451.4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