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张家港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0-02-01 苏州市张家港市统计局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片区中心镇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杨舍城区5项分区规划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开始启动,5个示范点全部建成,10个试点区建设全面展开。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暨阳湖生态园区中心景观区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城西新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按计划推进,梁丰生态园初具整体规模。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四水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北区区域供水管网、天然气利用工程主管网铺设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建设,华兴电力燃机工程建成投产,沙洲电厂建设加快。张皋汽渡建成通航,港华路南段、红旗路竣工通车,张杨公路东延、妙丰公路中段、港城大道北延、沿江公路分流线等道路工程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市创建初见成效,并已通过省级考核。“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年”活动成效显著,首批28家限期治理企业完成关停或搬迁,年内拆除烟囱106只,一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城市绿化

绿化建设力度加大。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园林绿地面积140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338公顷。全市新增各类林地、绿地2万亩,顺利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成功跻身“国际花园城市”行列。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继续改善,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

人口和就业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7.90万人,其中非农户39.64万人,农户48.26万人。全市当年出生人口5836人,出生率为5.24‰,人口自然增长率负0.11‰。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就业岗位3.21万个,690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及11017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7261名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0.3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0.65万人,第二产业5.70万人,第三产业3.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750元,比上年增长10.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330元,比上年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8元,比上年增长13.0%。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3.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91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825元,比上年增长12.8%。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3.4%。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据城镇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109台,电冰箱114台,彩色电视机224台,空调器237台,抽油烟机103台,电话机154部,移动电话187部,热水器具103台,电脑70台,汽车13辆。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100台,电冰箱95台,摩托车99辆,彩色电视机184台,空调器135台,抽油烟机51台,电话机104部,移动电话190部,热水器具96台,电脑35台,汽车5辆。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荣获“江苏人居环境奖”。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9.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加重,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收入期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再就业问题仍较突出。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