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 融 业 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形势良好。至2006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2.49亿元,比年初增加48.87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9.97亿元,比年初增加74.5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13亿元,较年初增加29.89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成功举办了苏州吴中?太湖房地产展示会,“山水苏州?居住吴中”品牌效应凸显。2006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3亿元,同比增长52.8%,施工房屋面积为336.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9%,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40.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竣工房屋面积96.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7%;商品房销售面积152.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0%。存量房交易面积88.9万平方米,交易额14.4亿元。布局合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及浓厚时代气息的吴中新城初现端倪。 旅 游 业 着力打造“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品牌,大力弘扬吴地文化,建设优美生态环境,加强对古镇古村、名胜古迹的开发保护,完善度假休闲设施。以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湖旅游经济圈影响力日益扩大,成功举办了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太湖开捕节等旅游节庆和宣传促销活动,建成了中国苏州太湖旅游网。度假区被世界华人旅游组织评为“中国优秀旅游胜地”,越溪旺山生态农庄、东山三山岛入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西山农家乐成为全市推广的试点区。古村落保护开发成效明显,东山镇陆巷古村、西山镇明月湾古村对外开放营业。穹窿山景区、东山镇碧螺景区、光福镇东崦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景观标志水风车、太湖大桥公园绿化及景观工程全面竣工,高尔夫球场等正式对外营业。木渎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卫生镇”,光福镇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村镇”。2006年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649.2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同期接待海外旅游者7.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86亿元,同比增长27.3%。 二、改革与开放 农村改革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完成了11个市级、12个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全区新组建各类合作社(协会)29家,新增股民(社员)3.8万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39家,受益农民19万人。横泾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全国第一个领取工商执照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兽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对外贸易 2006年,全区对外贸易继续在高平台上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31184万美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出口245684万美元,进口185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1%和20.7%,出口增幅明显快于进口。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仍是吴中区对外贸易主角。2006年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38557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06171万美元,进口179403万美元,同比增长均为22.0%,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9.4%、83.9%、96.7%。 利用外资 2006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投资渠道不断拓宽。成功举办了“苏州吴中?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和赴南方、京沪以及赴东南亚、欧美地区的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2006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1家,新增注册外资11.04亿美元,完成到帐外资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0%,年内开工项目130家。至2006年末,全区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317家,投资总额87.26亿美元,较年初增长6.7%;注册资本43.78亿美元,较年初增长7.4%,其中外方认缴39.7亿美元,较年初增长4.8%。 外经合作 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巩固发展。2006年,全区新签境外劳务合同金额130万美元,同期完成境外承包营业额319万美元。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稳步增加。2006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223个,同比增加5个,投资总额19.85亿元,注册资金13.39亿元,同比增长8.6%;实际到帐外地资金18.43亿元,同比增长0.4%。同期全区引进服务业内资项目104只,占总项目数的46.6%;投资总额17.8亿元,占总量的89.7%,注册资金12.58亿元,占总量的94.0%;实际到帐外地资金16.65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总量的90.3%,占比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个体私营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继续壮大。全区着力构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完善发展环境,大力鼓励发展民营经济,2006年,全区新增内资企业2454户,新增注册资本91.26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316户,新增注册资金82.11亿元;新开业个体工商户4591户,注册资金2.4亿元。至2006年末,全区内资企业总数达10787户,在册注册资本311.8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2.6%、46.1%,其中:私营企业总数达9281户,注册资金222.4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26.4%和52.9%。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9922户,注册资本8.32亿元,较年初增长19.2%。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区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各类税金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占全区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33.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科技事业全面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10项,已批准立项39项。吴中科技创业园晋升为国家级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5%,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吴中科技城建设全面启动,已有芯园—芯联IC设计园、吴中生命科学园、吴中科技创业园、药明康德公司等项目进驻。木渎镇全面推进博济科技园等重点载体建设。胥口镇全面提升香山、胥江工业园的配套和管理水平。科技事业继续发展,申请国家专利673件,专利授权量22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9件,吴中集团“新型生物科研试剂”等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全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较快增长,年末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612人,其中:高级职称1701人,中级职称6876人,初级职称10692人。 教育事业 教育强区工程继续推进。吴中区被评为省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区,木渎高级中学、胥口中心小学新校建成投用,吴中职教中心、渡村中学等新建项目顺利推进,吴中电大跻身全省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行列,东吴外师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名师工程”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中考、高考成绩优异,万人本科上线率居苏州大市前茅。教育收费管理继续加强,通过了市教育收费规范区考核验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学校安全得到保障。继续关注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率稳步提高。至2006年末,全区有42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2762人。36所小学,在校小学生29279人;26所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30902人,其中:初中学生18800人,高中学生12102人;9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82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