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工业快速增长,轻工业增速缓慢。2003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15091万元,增加值326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5.9%,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5.89%;重工业完成总产值99918万元,增加值357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22.6%,重工业产销率95.05%。 --农村工业产值增速加快。2003年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总产值9301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3%,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增加。2003年全年7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36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03%,比2002年提高8.8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摩托车24220辆,电动自行车68272辆 ,变压器45.18万千伏安,水泥27.64万吨,轴承973.8万套,中高压陶瓷电容器32404万只,电感器11123万只,服装610万件,鲜冻畜肉31871吨,合成氨21304吨,供电量29800万千瓦时,供水量717万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3年,我县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实施投资、消费双向启动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 比上年增长85.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5.6亿元,增长39.35%。在国有单位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2亿元,比去年增长135.7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指国有单位)2.3亿元,比去年增长16.42%。在全部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亿元。 新开工项目增多,在建规模扩大。全年施工的基本建设项目476个,其中农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2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亿元。全县完成住宅投资2315万元,比去年增长-10.61。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49427平方米,竣工面积43427平方米,销售面积26231平方米,分别增长23.12%,89.4%和11.66%。 2003年,全县建筑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共有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家,完成施工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综合交通优势,运输能力稳定增长,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为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552.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51万吨, 货运周转量20908万吨公里。客运量13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134万人公里。 邮政电信事业增势强劲。邮政新业务发展迅速,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数据和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邮政部门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 2186 万元,比上年增长117.2%,邮政业务总收入1964万元。 电信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5421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5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移动电话达 6.5万部,国际互联网用户5566 户。全县实现978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3.8 %,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3年,全县各级根据消费升级转换的特点,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渐趋活跃,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效益改善。特别是几大超市的陆续开业,改善了购物消费环境,刺激了居民的消费行为,活跃了全县贸易市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农村市场启动初见成效,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全县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随着市场机制作用在流通领域的日益增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同成份的商业经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国有、集体商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而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中的份额则不断增长。 分行业看,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2.5亿元, 比上年增长14.6%,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增长27.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0.9亿元,下降2.6%;个体经济零售额9.3亿元,增长14.5%;私营经济零售额2.0亿元,增长15.1%;其他经济零售额1.7亿元,增长6.3%。 七、对外经贸合作 2003年,对外经贸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外贸企业和自营出口企业努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形势呈现好局面。同时,对外加工贸易业务发展势头看好,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完成合同利用外资额96 万美元,较去年下降-68.3;进出口总额193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6%,其中出口额137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4%;实际利用外资60 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 八、财政、金融 2003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项财政货币调控措施,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3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7162亿元。增长10%。财政支出3.4492 亿元,增长9.6%。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业保持平稳良好运行。2003年,全县各金融企业认真执行适度的货币政策,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责任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质量,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发展。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16 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17 亿元,比年初增加4.0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57亿元,比年初增加4.6 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县共有7.3 万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273 家企业单位参加了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686 万元,同比增长6.42%;赔保支出1206万元,同比增长53 %。全县有30万人参加了人寿保险,同比增长18%;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7036万元,同比增长11.68 %;赔款支出 890 万元,同比增长17.1%。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县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全年共完成治理废水项目8个,治理废气项目2个,累计完成治理投资665.6万元,年新增废水处理能力2065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能力0.12万标立方米,去除废水中COD6326吨, 去除工业粉尘2040吨, 烟尘去除量1127吨, 二氧化硫去除量310吨,城市环境保护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