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19 临沂市沂南县统计局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3年,全县积极贯彻科教兴县战略,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推动全县高效技术产业的发展。2003年,全县取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27项,其中省级以上1项,市级8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2项,授权8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继续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全面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高中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2003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3 所,在校学生42003人;普通中学32所,在校学生4.9万人;小学189 所,在校生6.5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 所,在校学生83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十一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群众文化机构2处,博物馆2处,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7.8万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卫星接收站124 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1.76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8.9%以上。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医院4处,乡镇卫生院 25 处,专科防治所1 处,妇幼保健院2 处,卫生防疫站1处。拥有病床1750 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95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体育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少儿体育比赛中共派出165人次参加,获举重团体第一名、武术团体第三名、散打第四名。

十二、人民生活和人口

2003年,我县全面落实各级制定的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了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企业工资标准,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适用住宅建设加快,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尽管农业生产遭遇干旱灾害,农民从粮油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大幅减少,但是农民从牧业、蔬菜、水果、黄烟等获得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外出劳务获得的人均收入85.7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29.2 %,从而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平稳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95元,增长7.9%。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17.89 元,比上年增加108.45元,减少5.9%,其中食品支出875.42 元,与去年持平;衣着支出110.70 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居住支出252.30 元, 比上年减少14.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9.18 元,减少14.7%。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一些现代化的家用电器逐渐进入农家。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06.7台,其中彩色电视机62.7台;洗衣机7.3台,电冰箱7.3台,影碟机24台,电风扇126 台,摩托车48.7辆。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0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 比上年减少8.2%,共发放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4%, 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8192元,增长15.64%。年末全县在岗职工3.11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减少6.8%,共发放职工工资总额2.61亿元,比上年增长9.9%,职工平均工资8369元,增长16.8%。2003年末,全县人口90.57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6 万人,农业人口81.91万人。人口出生率9.8 ‰,死亡率5.6 ‰,人口自然增长率4.2  ‰。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总产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