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7 台州市三门县统计局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县紧紧围绕“一线、二山、三溪、四区”的滨海城市发展框架,着力打造“显山、露水、透绿、见秀”的“秀美”三门。县城大湖塘新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工,赛格特花园大部分房屋结顶,检察大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县城西区建设拉开框架,西山搬迁和防洪堤工程顺利启动。老城区改造不断推进,光明路二期拓宽顺利启动,70亩拆迁安置房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试营业, 黄金坦至三角塘公路建成通车, 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三门核电工程(四通一平)已完成45.9%, 三门中学扩建、三变集团和奋飞橡塑技改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682万人,客运周转量49792万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4.0 %和5.9%;货运量430万吨、货运周转量165141万吨公里, 分别增长36.9 %和200.0%;港口吞吐量17万吨,增长13.3%。 年末拥有各种客货运汽车3126辆,比上年末增加866辆,货船65艘,增加6艘。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交换机总容量11.5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4405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8691户,比上年增长19.4%。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18.5部/百人提高到22.0部/百人;年末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3.3部,比上年末增加6.1部。年末全县国际互联网用户达 13964户,比上年末增长43.1%。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2003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超全市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79亿元,增长25.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74亿元,增长18.7%。餐饮业一支独秀,是各行业中增长速度唯一超过平均水平的行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41亿元,比上年增长46.8%。汽车、摩托车、家电、通信器材、家具、电脑等消费热点持续旺盛。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继续扩大,全年商品成交额5.32亿元,增长8.3%。

外贸出口增势强劲。2003年上半年,我县外贸出口遭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夹击”,正常的外贸运行受阻,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发挥外经贸扶持基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全力支持缺少外贸运行资金的企业提高资金周转率,推出出口退税专项贴息贷款,为企业的外经贸运作“保驾护航”。至2003年底,全县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4%,其中自营出口4772万美元,增长81.4%。全县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32家,出口额比上年增长较快的有亚达实业、新世纪食品、三门湾工艺、山河实业、华茂工艺、第一同步带、收获橡塑和凯斯勒手套等。200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0.2%。

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蛇蟠岛旅游开发项目顺利启动,亭旁红色景区初具规模,多宝讲寺建设顺利推进,仙岩洞旅游开发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46亿元,比上年新增7.14亿元,增长32.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84亿元,增长2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64亿元,新增3.44亿元,增长28.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43亿元,新增10.08亿元,增幅高达58.1%,高出存款余额增幅26.1个百分点,存贷比由上年末的77.7%提高到93.1%。贷款投向更趋集中,工业、个人消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为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4.7%、68.7%、68.5%和173.0%。金融机构贷款重点支持效益农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发展和个人消费,必将对我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解决工业企业资金紧张和拉动消费需求等产生积极影响。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单位77户,家庭1160户,责任险20户,机动车辆险6378户。全年保险收入7790万元,比上年增长41.7%;支付已决赔款及给付2187万元,增长42.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开展科研项目92项,其中国家立项项目4项,省立项项目8项;省级新产品鉴定14只。上报省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均为2家。

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我县制订并审定了三门县辣椒、西兰花、茶叶等4个地方标准,制定、备案了25个企业标准;代码换发证600家,IC卡发放590家,出口企业电子口岸代码资格审核确认10家;日常周期检定计量器具2379台(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50台(件), 共核定计量器具5150台(件),比上年增长80.0%。同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后处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对酒类、砖、食盐等产品定期监督检查83批次,合格率达95.0%。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深化,15家企业通过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品牌兴业意识不断增强,“亚达”牌遮阳伞,“浦东”牌电磁线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三个产品获得“台州市名牌产品”称号。至2003年底,我县共有5个浙江名牌,4个台州名牌产品。

教育事业进一步协调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学龄人口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100.0%, 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98.1%,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1.0%;初中巩固率100.0%,17周岁少年初中完成率达97.1%。高中段教育发展迅速。三门中学加快实施“西扩”工程,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县职业中专已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评审;三门第二高级中学完成二期工程,加紧实施三期工程;亭旁中学向综合高中转轨的步伐加快,“普高、职高、综合高中”三位一体的高中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全县现有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5所;2003年度全县初中毕业生6464人,被各类高中(中专)录取的有5637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85.9%,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得到重视。幼儿园在园幼儿5774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2.2%,比上年提高24.2个百分点。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中考均创历史最好成绩。2003年全县高考上线人数2155人,上线率达91.3%,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上重点,本科线人数875人,比上年增加246人,增长28.0%。中考600分以上人数达1310人,比上年增加282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3.4%、89.8%、74.0%、64.5%;小学、初中专任教师高学历比例分别为31.3%、19.1%,分别比上年提高9.2和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