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17 台州市三门县统计局

九、文体和卫生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活动开展广泛。全年举行文艺演出活动21场次,举办书画、摄影等比赛9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5次,刊出宣传橱窗8期。图书馆、影剧院、电影公司等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文艺创作成绩斐然。我县创作、表演的许多作品和节目,在市级以上的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其中卢伟杰创作的《让我看一看你的脸》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北京音乐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北极星群众杯”全国词曲创作笔会金奖;卢伟杰创作,苏雪君辅导的《我是长江小浪花》在全国“蒲公英杯”少儿音乐比赛浙江赛区选拔赛中获优秀奖;梅军油画《龙宫故道》在人民日报社《市场报》和北京中联科教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艺术名家‘金杯奖’》比赛中荣获金奖,另有2幅作品在“美术在线”上发表。文化建设轰轰烈烈。以创建省级“东海明珠”乡镇为突破口,完成了高枧乡文体活动中心的改造,并通过省级验收。 37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全面建成,全县乡镇文化站开展的节目活动,阵地活动,宣传演出活动等共58次,参与群众达4万余人次。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县文体局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象棋、围棋、桥牌、太极拳等25次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承办了台州市“移动杯”首届羽毛球赛、 “海中天杯”台州第十五届桥牌等级赛。县太极拳协会被市体育总会评为台州市先进体育社团,珠岙镇被省体育局授予“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称号。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全国性比赛中,我县选手陈敏获得2003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双剑第一名、单剑第三名、八卦第三名;章思军夺得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第三名。在省级比赛中,我县运动员取得4金、4银、1铜。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我县98名运动员参加了9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金牌29枚、银牌17枚、铜牌21枚的成绩。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163   户,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0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8.0%和99.0%,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总长度达到3908公里。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396小时,电视节目625小时;三门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出《三门新闻》3880条,三门电视台播出《三门新闻》 2479条、《社会纵横》25期、《周末点击》35期、《生活广角》35期。广播稿件、电视新闻被中央台录用7条,省台录用240条,有12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市级以上奖。

卫生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4家,实际开放床位569张。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65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445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取得新成绩。全县肠道门诊检查覆盖率达100%,儿童免疫建卡率达100%;全县未发生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人;全县孕产妇建卡率92.8%,早孕建卡率88.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5%,孕产妇住院率99.3%,高危孕产妇住院率100%;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5.9%,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仅为6.6‰和8.1‰,比上年分别下降3.0和2.2个千分点。全县有2428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按照《三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2—2005年)》和《三门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的要求和规定,在上年5个乡镇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全县全面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创建工作,全年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0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技术指导,双向转诊等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保健在家庭,小病在社会,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农村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8%,卫生厕所覆盖率达48.5%。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 成立了三门县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了《三门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开拓环境管理新领域,率先在全省开展了花鼓漫岛万亩海水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编制了《三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和《三门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六敖镇组织开展了鸭粪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全面实施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9家市级重点源按月申报,24家县级重点源按季申报,发放排污许可证10家。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70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为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全年共受理各类污染投诉104件,调处了104件,调处率达100%;同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 对全县重点污染行业、污染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执法大检查,并依法作出了对6家企业实行停产,1家企业停产整治,1家企业限期整治的决定。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年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184起,查处184起。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9次,受害率为4.7‰。

十一、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人口40.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5万人。全年共出生5154人,死亡2305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83‰和5.74‰,人口自然增长率7.09‰。计划生育率97.61%。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城镇职工1.29万人,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5.01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6 个,介绍就业人员600个。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0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16685人,离退休人员达4137人,分别新增1957人和239人;参加工伤保险为645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500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4932万元,支付养老金4007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0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7万元。至2003年底,全县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9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1个,床位246张,收养63人。全年城乡有3980人得到国家救济,其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有3536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03年,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21173元,比上年增长7.7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65元,增长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