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受了“非典”、干旱、缺电,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考验,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海洋富县、开放兴县”战略,积极打造“实力三门”、“秀美三门”、“信用三门”、“平安三门”,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综 合 2003年,我县国民经济运行提速,各个环节亮点纷呈。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生产加速发展,工业经济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巩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财政收入增势强劲,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据统计,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亿元,增长16.8%。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6:42.9:29.5调整为25.6:44.7:29.7,人均生产总值为8705元,比上年增长16.9%。 二、农 业 全县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认真实施“海洋富县”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产品标准化,农民组织化建设,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9.3%。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实现农业产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减到15.98千公顷,降幅为8.6%,粮食总产量为7.7万吨,比上年减少9.6%。与此同时,果用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农业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全年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由上年的62:38调整为61:39。 林业生产继续朝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36公顷,林木扶育917公顷,封山育林4284公顷,低效防护林封育改造505公顷,义务植树64.8万株。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年末生猪存栏7.23万头,比上年减少3.7%,年内出栏生猪7.87万头,增长2.2 %;家禽年末总存栏 77.43万只,增长26.9%,年内出栏家禽64.10万只,增长6.8%;全年肉类总产量8375吨,比上年减少1.0%;禽蛋总产量4874吨,增长4.7%。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新发展水产养殖面积0.8万亩,全年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6.8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9.42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6.75万吨,增长7.9%;淡水养殖产量1.03万吨,增长9.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花鼓漫、县工业园区、沙柳旗门南塘等19公里高标准海塘建设竣工。病危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年初开始实施的“百库保安工程”、年内计划安排的5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和12座屋顶山塘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农田水利建设投放劳动积累工40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24万立方米。完成河道疏浚68.8公里;整治5.8公里。年未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15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594吨,全年通过围垦海涂、土地整理等新增有效耕地1194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加速发展,工业经济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巩固。2003年,全县工业经济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为突破口,以企业技术改造抓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扶持四大支柱产业,努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使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24.8%。 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做大政策效应明显。2003年列入统计的68家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46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实现产值24.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4%;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实现产值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三变科技、亚达实业分别完成产值4.35亿元和4.1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0%和33.7%,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和5.0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4.8%和20.4%。支柱行业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大。三维橡胶、奋飞橡塑、第一同步带、橡胶同步带、海中天橡塑等橡胶行业领先的重点骨干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橡胶制品业完成产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亚达实业、三门湾工艺、华天工业、华茂工业等工艺品及其他制品业领先的重点骨干企业亦有不俗表现,全年工艺品及其他制品业完成产值4.4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利润1.74亿元,增长14.8%。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92.8分,比上年下降7.9分,居全市第七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38%和7.49%,分别比上年下降1.77和0.5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69次/年,比上年减慢0.39次; 全员劳动生产率42478元/人, 下降4.0%。 建筑业生产继续增长,企业效益有所下降。2003年全县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县13家资质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税0.40亿元,减少42.9 %;全县劳动生产率88568元/人,下降6.9%;施工房屋面积146.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8.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我县以技术改造,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投资力度大大增强。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6亿元,比上年增长60.2%。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势迅猛,全年完成投资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55.7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2%。工业园区建设投资强劲增长,在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园区建设项目投资达3.9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倍。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倍。商品房销售形势良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6.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