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东营市利津县统计局

市场制约作用强化,工业产品生产根据市场供需变化,主要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一九九九年 比上年±%

原油加工 万吨 32. 23 —11. 68

面粉 万吨 3. 93 327. 17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 84 165. 00

鲜、冻畜肉 万吨 1. 38 18. 99

白酒 吨 525. 50 147. 26

纱 吨 5012. 19 -4. 95

氮肥(折纯) 吨 3808. 00 一4. 15

罐头 吨 1796. 00 7. 03

工业产销基本衔接,产销率提高,亏损额下降。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 10%,比上年提高4. 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4家,亏损额比上年下降95. 22%。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 05%;实现利润546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3%;实现利税总额10124万元,比上年增长18. 70%;总资产贡献率为13. 11%,比上年提高认0. 1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创62. 10%,比上年下降15.68个百分点;按不变价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317元/人,比上年增长14.1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5.86,比上年提高28. 2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和建筑业

1999年,全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0010万元,比去年增长20.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 22380万元,增长7.10%;集体单位投资10040万元,增长45.44%,城乡个人投资完成28497万元,增长23.46%;其它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9093万元,增长23.76%。

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6115万元,同比增长71.47%;更新改造投资4851万元,同比下降41.1%,其它投资10772万元,增长188.02%。全县投资项目75个,同比下降6%,其中,本年新开工56个,同比下降23.29%,全面完成50个,增长2.04%。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999年县一棉、三棉色拉油改造、黄河****通集团的水性漆、化肥厂甲醇扩大生产能力等改造项目已正式投产;28处人畜吃水工程、8处市管蓄水工程、津五路拓宽、利三路、陈汀路改造,利一路、利三路自来水管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科技楼等项目顺利完工;文化中心楼主体工程已经建成。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工程也正在积极的建设之中,年底已完成土方9万方,完成工程总量的40%。

我县建筑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建筑业保持了稳步增长,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据测算。全年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13602万元,比去年增长20.4%,全县资质5级以上建筑企业共完成施工产值25109万元,增长76.24%,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86806平方米,下降12.08%,实现利润总额809万元,增长80.9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56万元/人,增长54.44%。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1999年。全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量不断增加。全县新建公路31.4公里,年末公路线路长度达到819.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9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客运量87.1万人,增长70.12%,客运周转量13934万人公里,增长276.09%。货运量360.4万吨,增长121.10%,货运周转量45952万吨公里,增长183.10%。

邮电通讯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50万元,增长32.04%。全县实现电话程控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4000门,比上年增长了17.00%,年末实有电话机20104部,其中农话11782部,新增4802部;市话8322部,新增1856部。移动通讯迅速扩张,年东移动电话户数已达4096户,其中当年新增1584户。电话普及率为6. 9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l.16部/百人。

六、国内外贸易

1999年,全县根据消费市场特点,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拓展消费领域,县内消费品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渐活跃,批发零售市场商品货源充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666万元,比去年增长9.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1%。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0012万元,增长13.7%,市场份额占29.1%;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8654万元,增长8.4%。

个体、私营经济对全县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分别达到27513万元和13020万元,增长17.6%、43.1%,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8%和6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40.1%、19.0%。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渐趋活跃,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批零贸易业零售额 25364万元,增长16.5%,商品销售中,主要家电商品以大屏幕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大容量冰箱等名牌产品销量最大。餐饮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零售额达到11851万元,增长13.7%。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活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90139万元,增长69.6%。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县供销系统农资销售额达7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主要商品中化肥销售87929标准吨,增长23.2%;农药销售119吨,增长11.2%;农膜销售115吨,下降51.7%。

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今年以来,我县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和重要突破口来抓,全年累计实现出口创汇442万美元,同比增长47%。

1999年,我县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走低,通货紧缩迹象进一步显现。全县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95.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5 %,从居民消费价格结构看,食品类价格下降到94.5%,衣着类价格下降到91.4%,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家房设备及用品价格指数为99.8%,医疗保健为98.8%,交通和通讯工具为95.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指数为99.8%,居住为97.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大幅上涨,达到114.7%。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为98.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1999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2269万元,比去年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8591万元,占预算的101.l%,同口径比去年增长13,9%,财政支出完成 11578万元,占预算的 99.44%,同口径比去年增长3.6%,连续十三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