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9 淄博市周村区统计局

保险业稳定发展。2004年全区保险机构的保险费收入完成9143万元,比上年增长4.6%;赔款支出3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7.7%。

八、交通运输、邮电、供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公路通车里程555.3公里,公路货运量253万吨,货运周转量1394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413.8万人,客运周转量22063万人公里。年末实有客车198辆,座位4186个,货车2961辆,吨位7250吨,实现营运收入23228万元。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69.98万元,邮电业务收入18722.9万元,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5万门,电话用户达27.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8万户;年末全区程控电话普及率达42部/百人,住宅电话入户率达80部/百户。

供电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区售电量80281万千瓦时,用电客户达94100户,变电总容量达55.35兆伏安,农村配电总容量191655千伏安,输电线路107.37千米,配电线路383.22千米。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开发步伐加快,全年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换项目4项,新增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签订了科技经济合作协议,这是清华大学在山东省与各级政府签订的第二个科技经济合作协议;知识产权保护绩效明显,全年共申报专利139件,累计总申请量达1300余件。山东嘉业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的“贴片制品”项目和周村大自然水空调厂的“水为换热介质的室温调节器”项目获省专利创新奖,新批中国专利山东省明星企业2家;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全年年编制科技发展计划42项,其中:工业28项、农村与社会事业14项。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项、省级计划1项、市级攻关计划2项。完成4项省级成果鉴定,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省星火奖1项。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成立了5个区域监管所,为400多家企业建立起电子档案,其中食品企业102家;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2家企业取得“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标志证书”。生产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170个,流通领域执行标准登记255家。企业标准备案16家18个产品,全区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达到27家32个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全区已有9家企业的13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6家企业的8个产品成为山东省免检产品、两家企业的3种产品成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兰雁牌牛仔服装、凤阳牌沙发床垫成为国家免检产品。

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教职工达到4513人,全区招生人数为15866人,其中:普通中学5880人、职业中学1833人、小学3663人。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在校生54200人,其中:职业中学在校生3910人,小学在校生18673人。

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面启动,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全区中小学由年初的69所调整为64所,建设校舍面积3.2万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投入2000余万元,危改项目完成95.6%。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推进,学校装配计算机达4400余台,40所学校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540个班级实现“班班通”, 13所学校创建为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中考尖子率、优秀率、合格率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高考本科上线790人,万人比达25.48,连续四年突破万分之二十。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取得新成绩,6项课题市级立项、3项课题在省立项、1项课题被列入全国“十五”科研规划课题、“综合运用”实验课题获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影剧院1处,放像点2个,图书馆1个。城乡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组织举办了春节、元宵节灯会、文化下乡等活动;举办了 “庆五一”、“七一”建国55周年广场文艺演出、广场戏剧周等活动;开展了电影进村(居)、入社区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周村区计划生育电影宣传月”活动和 “福王之夜”、“人寿”、“亿佳能”电影宣传周活动;组织举办了图书馆优质服务月活动。为纪念周村开埠100周年,成功举办了丝路文化之旅、新闻发布会、纪念邮册、大型画册、《百年商埠》系列丛书、专题片首发式、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企业家座谈会、经贸洽谈会、周村古商城旅游推介会、“玉月轩”杯首届山东省收藏家协会收藏品展览交流会、民间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9月5日举办了纪念周村开埠一百周年暨首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并与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联合举办了大型综艺演出。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一是加大稽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了音像制品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文化市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户守法经营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组织了“珍惜年华、远离网吧”万人签名仪式。

以“精品工程”为龙头,文艺创作取得好成绩。反映周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专著“百年商埠周村系列丛书”,于开埠庆典之际赠送中外友人;“旱码头”杯淄博市文学奖评奖活动中,八部作品获市精品工程奖、市政府文学艺术奖、淄博市优秀文学奖;歌曲《旗帜颂》、《腾飞?山东》获淄博市庆祝建国55周年大型文艺调演优秀创作节目奖。

旅游产业开发实现新突破,举办了中国百姓生活游淄博首游仪式,推出了“毕氏家族文化游”、“百年开埠史迹游”、“古商埠游”、“《聊斋志异》诞生地游”、“大染坊故里游”、“周村人游周村”等特色旅游线路。省内外的100多家旅行社与我区各景点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区电视台《周村新闻》全年播出157期1147条新闻稿件,制作电视讲话12期、公益广告35条。在新闻节目中开设各种栏目14个,编播《今周聚焦》49期、《金周纵横》37期,编播“警方”、“教体之光”等合办栏目37期、制作专题片36部。全年共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2条,其中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5条,在省电视台发稿165条,在市电视台发稿482条。有98条稿件被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有200条稿件被淄博人民广播电台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