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区及区属以下医院11个、卫生院 7个。共有病床750张,专业技术人员81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88人,注册护士242人。全年完成门诊36万人次,健康检查人数19370人次。入院人数10483人,出院人数10220人,治愈率达94.4%,病亡率为1.0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举办国家、市、区级比赛20余次,在淄博市青少年锦标赛各项目比赛中,共获金牌105枚、银牌35枚、铜牌78枚,有7支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体育基础设施不断配套,新上高标准全民健身路径2条,全民健身路径达到17条。 十、城市建设、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东部新区发展规划、309国道物流园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309国道周村西段拓宽改建、正阳路北段升级改造、和平路等一批道路工程竣工通车;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张博路复线稳步推进;城区主次干道完成路牌路标更新设置,“130”路环城公交车开通运营;完成17条乡村道路建设改造,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改善。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园林绿地100.03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91.3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03.08公顷。绿地率达到3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4.7平方米。 国土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强化土地收购储备职能,全年共储备土地31宗850亩,其中:收回城市存量土地4宗26亩、收购土地6宗59亩、有偿收回土地18宗309亩、储备西坞花园住宅区土地3宗456亩;落实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牌挂出让制度,全年共成交19宗(挂牌15宗,拍卖4宗)385.37亩,成交额17802.5万元,土地纯受益10982万元;加强国土资源权属管理,全年共完成设定登记416宗,变更登记223宗,城镇居民发证5513宗,农村宅基地换发证498宗,完成年检验证3419宗,受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9件,调处4件。 水资源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日供水能力10万方的引黄向周村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小口山水源工程供水管网建设全面完工,共铺设DN800主管线2000米,DN400管线1600米, DN250管线2600米。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被省环保局列为全省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县”。固体废弃物转运中心(无害化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孝妇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工业窑炉冒黑烟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0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41%;COD排放量3872.81吨,比上年减少86.93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5749吨,比上年减少1157.66吨;烟尘排放总量2557.63吨,比上年减少183.29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05507户,总人口为314020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60340人,男性人口155635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18‰,死亡率为3.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7‰。 全区(区属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3300人,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3275人,在岗职工年工资总额27367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758元,比上年增长8.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8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09元,比上年增长13.1%;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8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5平方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年末城乡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情况如下: 耐用消费品名称城市农村 洗衣机(台)10083 空调器(台)5510 冰箱(台)9059 微波炉(台)30 8 彩色电视机(台)12597 影碟机(台)5052 摄像机(台)102 摩托车(辆)5087 移动电话(部)7162 家用电脑(台)267 社会保险征缴扩面进展顺利,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263人,达到32093人,征缴金额661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8150人,支付养老金319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5366人,支付养老金35.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9000人,收缴失业保险金650万元,为5384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200万元;医疗保险新增参保职工4000余人,达到14219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区劳动力市场建成启用。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82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53人、“4050”人员再就业74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00人,创业培训6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扶贫帮困工作创出新模式,成立了全市首家爱心超市。全年共为4343户9910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974万元;为1338户2702名农村特困群众发放救济金36万元,为农村五保供养280户292人发放五保供养金43万元,救济面粉56吨;为398位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14.3万元。全区星光老年之家达到16处,敬老院7个。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大事故隐患查处和整改力度,保证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82起,比上年下降12.8%,死亡49人,比上年下降9.26%,受伤147人,比上年下降7.55%,经济损失100.82万元,比上年下降25.5%。 注: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