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沂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淄博市沂源县统计局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46011万元,同比增长45.0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1336万元,增长47.01%;利税完成121042万元,增长55.12%,其中利润75211万元,增长65.06%。2005年,工业成绩斐然,扭亏增效效果明显。年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了17家,分别是:①华联矿业28575万元,②药玻公司22794万元,③瑞阳公司15550万元,④联合化工公司12369万元,⑤鲁阳公司10379万元,⑥鲁村煤矿4935万元,⑦益母公司4580万元,⑧华狮啤酒公司2920万元⑨汇源公司2768万元⑩供电公司2712万元,⑾鲁山水泥2608万元,⑿棉纺织厂2597万元,⒀海达公司2020万元,⒁鲁源水泥1797万元,⒂恒盛纸业1416万元,⒃瑞丰公司1383万元,⒄鲁源酒业1201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同步下降。年末亏损面降至10.78%,亏损额降为2968万元。

产销衔接明显好转。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64%,比上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为97.98%,比上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重工业为97.39%,比上年提高了1.92个百分点。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与上年持平;集体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24%,比上年提高了3.62个百分点;股份制经济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4%,比上年提高了2.21个百分点;股份合作制经济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55%,比上年降低了4.39个百分点。

全县建筑业企业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全年有资质级别的建筑企业达到31家,实现施工产值7175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增加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68.1%;实现利税4321万元,增长44.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0194元/人,增长1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1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57.3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6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425万元,同比增长58.76%,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284612万元,增长61.85%;5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33450万元,增长51.36%;房地产开发完成19363万元,增长32.71%.分城乡看,城镇项目和农村项目分别完成136655万元、200770万元,分别增长50.67%和64.78%。

就50万元以上项目来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654万元,占2.69%;第二产业完成214244万元,占75.28%;第三产业完成62714万元,占22.03%。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52%、68.78%和39.71%。工业投资势头强劲,2005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93912万元,同比增长75.63%。全年施工50万元以上项目434个,新增固定资产261922万元,将为2006年我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能运量大大提高。2005年,公路建设成就斐然。作为我省规划的“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高速公路网的重要一横,济青高速公路南线工程倍受省市县各界关注,三年工期,总投资30亿元,这是第一年,全年工程投资7.1亿元;完成了博沂路北线改造二期工程;集中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年末全县通硬化公路行政村达到608个,占全县的96%;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681.7公里,好路率达到85%,公路密度达到41.7。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02万吨,货运周转量25276万吨公里,客运量287万人,客运周转量6528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1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3%。基础设施逐年加强,客户满意率不断提高。年末宽带用户7700户,移动电话数用户88896户,无线市话用户11300户,市话和农话年末到达户数分别为47682户和82711户,增长4.59%和12.73%,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4042门,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99532门。

六、国内、外贸易.物价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3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5.88%。其中,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完成11663万元,增长15.87%;零售业完成242835万元,增长16.88%;餐饮业完成48570万元,增长14.56%;住宿业完成1390万元,增长15.83%;其他行业完成18839万元,增长15.9%。从经济类型分类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48624万元,增长15.82%;个体经济单位248313万元,增长15.79%;私营经济单位8722万元,增长15.63%;其他经济单位17638万元,增长17.14%。

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进出口总额9534万美元,增长20.1%,其中出口6192万美元,增长50.1%;实际利用外资2430万美元,增长21%;合同利用外资4381万美元,增长73.5%。

市场物价全年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现微升趋势。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非食品价格指数100.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1%,消费品价格指数101.1%,扣除鲜菜鲜果总指数100.7%。

七、财政.金融

全县财政收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境内财政总收入70709万元,比上年增长34.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306万元,增长30.07%;财政支出59166万元,增长24.62%,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各金融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央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倡导优化信用环境,加强金融服务力度,运用多种信用工具,增加信贷投入,调整信贷结构,发挥了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61985万元,较年初增加102191万元,增长22.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8421万元,较年初增加54068万元,增长18.12%。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6371万元,较年初增加41455万元,增长13.53%。银行现金收入142.95亿元,增长-2.79%;银行现金支出145.1亿元,增长-0.82%。投放2.15亿元。

八、教育.卫生.科技.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办学初具规模。年末全县拥有教育机构335处。其中职业中学4处,普通中学27处,(其中高级中学6处,初级中学21处),普通小学128处,幼儿园125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年末在校学生86791人。其中职业中学学生3339人,高中学生13907人,初中学生31579人,小学生37845人。在园幼儿数达到12240人。聋哑学生12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年向外输送大中专学生3592人,其中本科学生1591人,专科学生1952人,中专学生49人。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18处,乡镇卫生院13处,其中县级医院2处已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一年来,继续提高卫生医疗服务质量,加大药品监督和预防保健工作力度。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拓宽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巩固了低生育水平,建爱婴医院13处。全县医院病床831张,各类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5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