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沂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9 淄博市沂源县统计局

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加快,科技队伍逐年壮大。全年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6个,获科技进步奖19项,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024人,其中高级职称1675人,中级职称4825人,初级职称13524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55%。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才倍出。2005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发展人数为77526人。发展等级运动员116人,等级裁判员16人,专职教练员18人。全年共荣获奖牌289枚,其中:国家级金牌4枚;省级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4枚;市级金牌110枚,银牌86枚,铜牌76枚。全县举办城乡田径运动会69次,参加人数达到13800人。

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投资5000万元的文化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县文化馆组织专业文艺表演场次达到35场,观众人次达到56万人次,图书总藏量达到12.8万件册,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全县各乡镇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加密网,数码电视频率信号初步进入居民家中。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5年,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山水特色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加大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秩序化,重点完成了城市大绿建设工程,加快了沂河源水景公园“人与历史”段建设,完成了瑞阳大道南扩工程,汇源绿色广场建设,组织实施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文化中心和一中新校相继完成主体工程,尤其是开通了公交车,结束了沂源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年末城区总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面积45万平方米,城区出租汽车达210辆,总供热面积达到了15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8%,绿地率达到3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7.2平方米。随着我县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水平年底达到40%。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内重点对县内19家企业的水污染及大气污染进行了整治,加大了投资力度,收到明显效果。全年开设治污项目21个,总投资3747万元,比上年增长57.7%。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831万吨,排放达标率为100%,重复利用率100%;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11.2亿标立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890万吨,污水处理率100%。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9元,比上年增加1146元,增长14.8%;人均消费支出5484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增长6.53%。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增幅较大是微机、助力车、电炊具、移动电话等,特别是以微机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化耐用消费品已逐步走进居民家庭,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87元,比上年增加551元,增长16.5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5元,比上年增加543元,增长16.9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0元,比上年增加240元,增长10.98%。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2346人,工资总额6.33亿元,年平均工资12238元/人,增长13%。其中在岗职工人数50247人,工资总额6.21亿元,年平均工资12334元/人,增长13.8%。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总户数达到188715户,总人口5565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725人,农业人口436854人。总人口比上年增加了1145人,增长0.21%。全年出生人数5386人,出生率为9.69‰;死亡人数3457人,死亡率为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7‰。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的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金融部分数据统计范围仅为人民币口径,不包括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