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9 淄博市周村区统计局

保险业保持稳定。2003年全区保险机构的保险费收入完成8744万元,比上年减少7.36%,赔款支出2351万元,比上年增长2.28%。

八、交通、运输、邮电、供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公路通车里程522公里,公路货运量183.1万吨,货运周转量1086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35.3万人,客运周转量18138万人公里,年末实有客车182辆,座位3919个,货车3512辆,吨位7297吨,实现营运收入18854万元。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2003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96.04万元,邮电业务收入16444.25万元,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156566门,电话用户达208476户,其中: 移动电话106476户;年末全区程控电话普及率达32.55部/百人。

供电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区售电量69820万千瓦时,用电客户达87106户,变电总容量达48.9兆伏安,农村配电总容量126800千伏安,输电线路106.73千米,配电线路411.54千米。

九、科技、教育

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狠抓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2003年全区编制科技发展计划52项,其中:工业攻关计划23项,农业攻关计划11项,星火计划10项,重点实施专利项目8项。列入区级重点扶持计划15项;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9项,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3项,星火计划1项,市攻关计划3项;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1项;申报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家。全区共申报专利110件,建立区级科研机构10家,其中省级科研机构2家,市级无假冒专利商品商店2家,有5家企业被评为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7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

截至2003年底,全区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或产品35个,与科研单位和高校达成合作意向49项,建立中试基地10个,建立技术创新项目库,储存各类项目2800余条,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绩突出。为全区135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起质量档案,对全区45家营业的各类气站进行规范,帮助其实行固定充装。认真做好标准化工作,帮助6家企业申报物品条码,帮助9家企业的10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512家,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备案37个。加强计量监管工作,检修各类计量器具13600台(件),完成定量包装监测320批次。

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教职工达到3185人,全区招生人数为17993人,其中,普通中学6116人,职业中学1062人,小学4025人。中等教育结构趋向合理,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在校生36893人,职业中学在校生为3108人,小学在校生为17994人。托幼事业和特殊教育也有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2003年我区中考、高考质量再夺全市第一,实现“五连冠”,高考本科录取人数为770人,万人比达到万分之24.84,获市高中教学优胜区县称号。

十、文化、卫生、体育、档案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区有影剧院1处,放像点2个,图书馆1个。城乡群众文化健康活跃,组织举办了春节、元宵节灯会、元宵节烟火晚会、周村区第三届戏剧节、周村籍书画名家庆新春作品展、文化下乡等活动,观众达10万余人次;旅游产业开发实现新突破,古大街保护开发列入省级旅游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组织了十次大规模的检查及数次突击检查,检查单位450余家次。全面治理整顿音像市场,重点打击了无证及违法经营活动,查缴非法音像制品2000余盘,取缔无证经营业户4家。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全区互联网违规行为进行检查整顿,查网吧48家,查处违规网吧9家。

以“精品工程”为龙头,文艺创作取得好成绩。完成了聊斋俚曲剧《侠女》的排练和录制工作;由文化馆人员创作的四集广播剧《高大妈佚事》5月份由中央电台播出;出版了长篇小说《月圆月缺》、散文集《六坡集》、诗集《水晶之恋》及四期《淦水》杂志。创作完成了60集《聊斋传奇》电视剧本。

广播电视事业有很大发展。区电视台《周村新闻》全年播出157期,1124条新闻稿件被采用,开办了《金周纵横》、《今周聚焦》等6个专题栏目,播出68期,制作专题片17部。电台开设了《周村新闻》、《经济长廊》等栏目。2003年《百年老戏台再现古商城》、《缅怀一代伟人 留住永久记忆》等12条稿件被中央电视台采用,《淄博花灯俏市场》、《警民齐心大营救》等多条稿件被山东电视台采用,有280余条稿件被市电视台采用;电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1条、在省电台发稿20条、在市电台发稿42条。 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古风新韵第一村》和《一桩姻缘带来百亩双拥林》分获省广电学会电视节目二、三等奖;《扯不断的金丝线》获省广电学会广播节目三等奖;《最美不过劳动者》获淄博新闻奖二等奖;有1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1万户,城区和农村入户率分别达到97%和44%以上。中华宽带网、广电网电话发展迅猛,累计铺设宽带网光缆55公里,网线56.9公里,设光接点190个。

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区政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100MB,政府网络传输速度明显提高;周村政府网站制作发布更加及时,栏目内容更加丰富,网站信息量超过1G,全年采编发布周村要闻、信息1526条,拍摄发布图片883幅,政务信息、最新文件、政协提案实现上网制作发布,制作发布“抗击非典”、“平安周村”、“经济30强”等系列专题16个; 网络视频实现突破,《周村区情概况》等专题片实现上网发布;区长信箱、市民投诉信箱、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信箱运行良好;周村政府网站被评为淄博市“十佳政府网站”,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和沟通了解,成为现代化新周村的城市名片。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区及区属以下医院11个、卫生院7个;共有病床750张,专业技术人员79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72人,注册护士235人;全年完成门诊35.6万人次,健康检查人数29521人次,入院人数10193人,出院人数9367人,治愈率达61.2%,病亡率为0.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活跃。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为省市体育运动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15名,成功举办淄博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13项,举办的第二届“嘉周杯”象棋特级大师冠军赛为有史以来最高的棋坛盛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赛事,全年共获金牌107枚,其中省级10枚,市级97枚。群众体育设施不断加强,投资95万元,完成2条健身路径,新建网球场2个,全民健身路径达到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