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档案事业有新的发展,馆藏档案3.85万卷,全年共接待各部门及社会查档人员1810人次。 十一、城市建设、市容环卫、环境保护 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淄博新区周村片区发展规划通过评审,政务中心正式启用,马鞍山普利生态花园、新绿都主体购物公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东部新区建设开始启动。胶王路周村段、青年西路、和平路、东街商业街北段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309国道拓宽改建工程全面铺开,8条乡村道路实现通车。土地储备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取得突破,城市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年自来水供应量867万吨,城市综合供水生产能力5.2万立方米/日。 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济青和滨博高速公路出入口、政务中心广场、青年公园、植物园等一批绿化精品工程完成建设任务,园林绿地面积达到691.3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63.08公顷,绿地率达到32.5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 环卫工作水平继续提高。年内新建大小型垃圾中转站10座,成立了环卫科学研究所,研究开发出小型高效节能扫路车,为全面减轻一线保洁员的劳动强度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投资40万元购进大型高科技扫路车,实现了我区机械化保洁零的突破;在镇、开发区成立环卫所,初步建立起基层公共卫生防御体系。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工业窑炉治理得到加强,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明显。2003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COD排放量控制到3960吨以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8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为0.05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为0.02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0.092毫克/立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04154户,总人口为311918人,比上年减少1111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66097人,男女性别比为98:100。全区人口出生率为8.76‰,死亡率为3.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比上年下降1.16个千分点。 全区(区属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2339人,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2976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875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827元,比上年增长2.6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比上年增长7.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39元,比上年增长6.19%;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4平方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年末城乡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情况如下: 耐用消费品城市农村 洗衣机(台)9583 空调器(台)436 彩色电视机(台)12595 家用电脑(台)164 冰箱(台)8558 自行车(辆)213177 照像机(架)4511 影碟机(台)4048 移动电话(部)5752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全年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医疗补助金及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计78.2万元,发放1950人次,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个下岗职工手中;全年累计收缴企业养老金4993万元,发放5463万元,发放率达100%;全年累计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2970万元,收缴率100%,为2145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2950万元,发放率100%;收缴农村养老保险费74万元,发放20万元;收缴医疗保险金1205万元,支出950万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全年开办劳务市场61次, 求职登记9763人,用工登记4200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2167人,培训新生劳动力1300余人,为符合条件的3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民政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底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8913人,农村保障对象2940人,年内发放保障金760万元。全区8个敬老院,供养人员239人。办理结婚登记2907对,收养登记18户。 安全生产得到加强,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大事故隐患查处和整改力度,保证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03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44起,比上年下降62.3%,死亡54人,比上年上升28.6%,受伤160人,比上年下降72.2%,经济损失153.12万元,比上年下降26.2%。 周村区统计局 (2004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