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效益向好态势逐步趋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0.38亿元,增长15.2%,比前三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2.79亿元,增长10.3%,比前三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34.59亿元,增长12.0%,比前三季度提高3.12个百分点。从实现利润总额来看,有18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12个行业大类利润增速超过平均增速。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0.4,提高1.36点。产品销售率98.5%,成本费用利润率4.96%,全员劳动生产率182911元/人,增长16.9%;资本保值增值率124.51%,总资产贡献率16.63%,资产负债率50.72%,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54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增幅回落。在统计的工业大类产品中,有49种保持增长,其中汽车增长83.4%,皮革服装增长58.7%,民用钢质船舶增长50.2%,电力电缆增长34.2%,金属切削机床增长31.1%,显示器增长29.1%,橡胶轮胎外胎增长15.7%。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在全部423家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中,有施工任务的3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42.65亿元。全市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90.32亿元,增长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稳步提升。在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措施的推动下,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新突破。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5.54亿元,增速由一季度17.8%、上半年的23.1%、前三季度的23.9%上升至全年的24.2%。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趋势比较明显。第一产业投资33.59亿元,下降26.3%;第二产业投资497.03亿元,增长12.5%,其中工业投资482.1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634.92亿元,增长44.6%。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为2.9:42.6:54.5。 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9.92亿元,增长17.1%,高于工业投资增幅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5.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以交通运输邮电、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全市七大行业基础设施投资216.11亿元,增长36.7%,占全部投资的18.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增速较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0.62亿元,增长106.2%;教育投资14.35亿元,增长84.8%。全年新开工项目112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1.5%,新增固定资产599.2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1.4%。 房地产市场回暖势头进一步巩固。随着商品房销售持续回升,企业开发商投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9.51亿元,增长39.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6.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188.19亿元,增长4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56亿元,下降8.0%;办公楼投资2.96亿元,增长290.3%;其他投资9.8万元,下降3.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462.62万平方米,下降12.8%;竣工面积580.95万平方米,增长43.1%;商品房销售面积560.84万平方米,增长4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7.1%。商品房销售额194.45亿元,增长63.2%,其中住宅销售额占到95.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全市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从城乡领域看,通过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各项刺激消费措施,消费潜力逐步得以释放,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23.44亿元,增长19.3%;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2.55亿元,增长18.6%。从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大行业全面兴旺。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80.28亿元,增长19.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6.10亿元,增长19.8%;其他行业零售额19.61亿元,增长10.0%。从经济成分看,非公有贸易经济更趋活跃。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60.74亿元,增长18.5%,非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15.25亿元,增长19.3%。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强力领涨。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53.11亿元,增长31.6%,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19.1和21.5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65.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上涨。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7%,金银珠宝类增长35.5%,化妆品类增长35.3%,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增长41.4%,汽车类增长4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0.8%。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见底回升。随着国家及我市稳定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全市进出口降幅逐月收窄呈现出稳步回升态势,11月份对外贸易全面实现扭负为正的转变。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6.13亿美元,下降10.1%,其中进口总额37.95亿美元,下降12.8%;出口总额68.18亿美元,下降8.5%。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额23.07亿美元,下降14.4%,占出口总额的33.8%;加工贸易出口44.70亿美元,下降5.6%,占出口总额的65.6%。从出口商品看,五大类商品出口额63.66亿美元,下降6.9%,占出口总额的93.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33.06亿美元,下降6.8%,占出口总额的4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四大贸易市场出口额51.14亿美元,下降9%,占出口总额的75%。主要出口市场情况是:韩国21.47亿美元,下降3.8%,占出口总额的31.5%;欧盟12.58亿美元,下降14.8%,占出口总额的14.8%;美国8.42亿美元,下降18.7%,占出口总额的12.3%;日本8.67亿美元,下降0.7%,占出口总额的12.7%。 利用外资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共批准外资项目99个,合同外资5.85亿美元,增长3%,实际到帐外资5.5亿美元,增长4.6%。从来源看,主要分布在美国、韩国和欧洲,分别占全市到帐外资总额的48.5%、30.2%和8.4%;从投资看,新批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机械、新能源和旅游服务等领域,其中第二、三产业外商投资项目占全市合同外资项目的64.6%和28.3%;从大项目看,全市批准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1个,合同外资4.24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72.5%;从增资情况看,增资项目达到121个,增资总额2.4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