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9 威海市统计局

“走出去”发展逆势上行。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15家,新增中方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个。全年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完成营业额3.54亿美元,增长11.8%。其中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84亿美元,外派人员7468人;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22.5%。

对内招商引资持续发展。全年引进国内资金324亿元,增长12.8%;全年内资项目441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49个,实际到位资金226.6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增势良好。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74.5公里(含农村公路),增长0.8%。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旅客周转量70.34亿人公里,增长10.4%,其中铁路2.7亿人公里,增长3.6%;公路64.34亿人公里,增长9.5%;海运3.3亿人公里,增长40%。完成货物周转量184.44亿吨公里,增长16.9%,其中铁路4747.2万吨公里,下降24.4%;公路69.47亿吨公里,增长40.5%;海运114.5亿吨公里,增长6.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客运量15168万人次,下降0.6%;货运量3869.8万吨,增长19.9%。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18.4万吨,增长11.3%,港口旅客发送人数146万人,增长15.2%;集装箱吞吐量62.13万标箱,增长3%。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其中邮政业务(不含邮政储蓄和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9亿元;电信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8.7亿元。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3.5万门,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85.4万门,增长24.4%。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08.3万户,下降9.4%;移动电话用户193.1万户,增长1.6%。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2.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6.3部/百人。

旅游业实现了逆势上扬。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7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8.57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8.7%,其中国内游客1838.6万人次,旅游收入177.6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9.0%;国外游客32.27万人次,增长11.9%,旅游外汇收入16082万美元,增长1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逐步转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7.44亿元,增长20.4%,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49.7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8.8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52亿元,增长9.5%,占GDP比重为5.2%。财政收入结构呈现积极变化,税收收入、工商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78.25%和59.76%,分别比上年提高2.05和0.61个百分点,实现了“总量、质量双提高”。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36.91亿元,增长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9.8%,教育事务支出增长13.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1.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2%、环境保护支出增长31.2%,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0.3%。

全年两个税务部门共实现两税全部收入138.48亿元,增长9.5%。实现税收收入135.92亿元,增长9.4%,其中国税收入76.60亿元,增长8.4%,地税收入59.31亿元,增长10.6%。

新增信贷成倍放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80.08亿元,比年初增加297.62亿元,为上年增量的1.9倍,其中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332.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6.59亿元,为上年增量的17.8倍;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826.38亿元,比年初增加127.09亿元,为上年增量的1.1倍。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953.05亿元,比年初增加199.60亿元,为上年增量的1.8倍。短期贷款405.92亿元,比年初增加49.63亿元,为上年增量的4.8倍,在短期贷款中,新增工业贷款为上年增量的1.4倍,新增农业贷款为上年增量的2.3倍。中长期贷款464.67亿元,比年初增加147.54亿元,为上年增量的2.3倍。信贷在较好地解决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居民消费,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5.42亿元,增长1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34亿元,增长24.5%;人身险保费收入25.08亿元,增长11.4%。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2.16亿元,增长15.9%,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5.99亿元,增长22%;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6.17亿元,增长10.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所,在校学生5517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10441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2868人;职业高中20所,在校学生16262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40531人;普通初中90所,在校学生109646人;小学135所,在校学生10148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22人,在校生408人;幼儿园32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44903人。全市三至五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7%,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47%,其中普通高中招生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数的48.5%,职业学校招生占51.15%,全市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之比为48:52。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年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303项,其中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119项。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3829件,增长3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91件,增长24%。专利授权1576件,增长46%,专利实施量3188件,增长76%。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26项、国内领先104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25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3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82.2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73%,比年初提高2.8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企业研发机构升级,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和拓展公司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批复,实现了我市行业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历史性的突破。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分别达到78家和70家;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总数达到118家,其中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总数达到58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12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37家。

名牌争创迈上新的台阶。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山东名牌产品124个,新增17个,服务名牌18个,位居全省前列。全国驰名商标16个,新增4个;山东著名商标78个,新增1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