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瑞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瑞安市统计局

全市工业企业总量较大,小企业和个私工业居多。全市拥有工业企业25798家,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5244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13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046家,股份制企业826家,私营企业1062家,个体工业21640家,"三资"企业79家。

建筑业稳步发展。我市以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城市品位,建设文明城市"为中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市有四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8家,完成施工产值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房屋施工建设面积15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1.1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优质品率16.2%,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市区及飞云、莘塍日供水量14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大,技改力度加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技术改造实际投资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2.71亿元,增长40.8%;集体经济单位投资10.86亿元,增长5.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9.24亿元,减少5.0%;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13亿元,增长10.5%。

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工程项目38个,总投资72.59亿元,其中2001年度计划安排投资额10.7亿元,全年共完成投资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是历年来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额最多、最好的一年。全年完成重点工程项目11个,分别是104国道凤山至南白象段改线、104国道凤士桥至上山根拓宽、瑞祥大道二期、瑞湖过境线、江北水厂一期、南岸2号码头一期、滨江大道一期防洪堤、110KV沈岙变电所、安阳中学、安阳电信大楼、市区垃圾场。瑞安国际大酒店、广播电视大楼等进入装修阶段。高桐公路桐岭背隧道瑞安段和56省道瑞安段被列入省重点工程。飞云江综合治理、滨江大道三期、瑞枫公路改建、污水处理厂、东海油气上岸、新城大道、农业观光城等19个工程已分别完成立项、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

房地产投资额和销售量增加。全年共完成商品房投资额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商品房施工建设面积139.86万平方米,增长45.4%;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16.85万平方米,增长61.0%;销售额4.65亿元,增长142.1%;商品房空置面积2.90万平方米,增长20.8%。商品房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地段好、小区式、较大套型的商品房备受青睐。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社会消费品销售平稳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市的零售额20.98亿元,增长5.8%;县以下零售额19.41亿元,增长8.5%。按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8.83亿元,增长8.2%;餐饮业3.07亿元,增长1.3%;其他行业5.55亿元,增长1.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市场总数8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1个,生产资料市场30个,生产要素市场2个。

外经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自营出口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0%,其中机电产品4283万美元。利用外资呈恢复性增长。全年共创办外商投资企业10家,总投资13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合同利用外资6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0%;实际利用外资6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5%。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全市新批境外企业5家,累计25家,与9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旅游产业开始兴起。我市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温州市级4处,瑞安市级1处。接待游客37.6万人,经济效益29629万元。全市各旅游公司(社)接待游客25209万人次,经营总收入2087万元。星级饭店经营总收入6013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状况出现较大的改观。市内、短途交通更加便捷,更新改造线路13条,其中市内9条,跨市4条,完成了"瑞马线"客运公交化改造;交通建设进展顺利,甬台温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额7.59亿元,飞云江南岸2号千吨级码头,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全年共建成县乡公路5.5公里,建成通村简易公路25公里。全年货运量811.2万吨,比上年减少5.2%;客运量3025.1万人,减少7.3%;货物周转量28902.6万吨公里,增长1.7%;旅客周转量64007.3万人公里,减少5.8%;飞云江港口货物吞吐量177.8万吨,增长41.5%。

邮政电信事业走在全省的前列。全年邮政业务收入421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居全省各县(市)局第2位,其中函件业务收入823.4万元,包裹业务收入243.3万元,报刊业务收入353.3万元,特快业务收入566.8万元,集邮业务收入515.8万元。电信规模迅速扩张,通信条件日益完备。全年完成投资1.58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82亿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23亿元,比上年持平,继续居全省各县(市)局第1位。年内新增电话用户7.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06万户,至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9.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76万户,无线寻呼5.99万户,互联网4.81万户,数据用户887户。全年每百人拥有电话27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0部。

电力供应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年用电总量16.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工业用电量12.67亿千瓦时增长27.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61亿千瓦时,增长20.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总收入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7.10亿元,增长36.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90亿元,增长3.6%。全年地方财政预算支出7.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0%。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我市金融部门围绕国家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加大信贷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额在133.63亿元,比年初增长22.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54亿元,增长29.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27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全年累计现金收入94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现金支出9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现金净投放8.71亿。

保险事业不断壮大。全市各类保险承额714.10亿元,保险收入2.40亿元。处理各种赔案10756件,已决赔款392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奠定教育基础地位。全年在校学生总数167463人,占总人口的15.02%。小学招生13876人,入学率为100%;初中招生17653人,入学率为99.3%;高中(含职高、成高)招生11300人,入学率为80.1%。学前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市在园幼儿16800人,入园率85.0%。残疾儿童教育得到重视,三类残儿入学率97.3%。扫除青少年文盲,非文盲率99.2%。全市现有教师9039人,其中专任教师7583人。龙湖镇、湖岭镇、曹村镇、梅屿乡等4个乡镇通过浙江省教育强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