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5 长沙市长沙县统计局

2008年6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67个楼盘完成投资 49.7亿元,增长 56.9%。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5.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40.9 亿元,增长94.9 %;办公楼完成1.4 亿元,增长 180%;商业营业用房和其它附属设施分别完成投资2.9 亿元和4.5 亿元,分别增长26.1%和30.8% 。商品房销售面积 124万平方米,下降 25%;商品房销售额 34.5亿元,下降35 %;平均价格为 2782元/平方米,下降 436元/平方米。

五、贸易和经济合作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7 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1%。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亿元,同比增长22.2%,为5年以来最高增速。按行业分,批发行业2.4亿元,同比增长21.9%;零售行业67.9亿元,同比增长21.8%;住宿和餐饮行业8.3亿元,同比增长 26.6%。其他行业0.4亿元,同比下跌5.3%。按地区分,城镇完成零售额49.9亿元,同比增长23.3%;农村完成零售额29.1亿元,同比增长20.1%。

汽车、石油等消费热点继续得到培育,拉动了居民消费。14家4S店共销售各类汽车24830 台,比上年增加664台;实现销售额 32.1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零售额 23.2亿元,同比增长 20.8%。全年石油零售额 5.8亿元,同比增长68.1%。

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8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1个,到位外资达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引进内资项目175个,到位内资达61.4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市外内资44.9亿元,同比增长19.2%。节会活动成效显著,引进了一批有影响的项目。中国?长沙工程机械与汽车产业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66个,签约合同总金额达220.68亿元;组团参加的“沪洽周”签约项目共21个,金额达150多亿元;中国?长沙现代农业投资洽谈会重点推介了165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项目87个,签约金额达107.48亿元。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8.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出口9.84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进口8.5亿美元,同比增长3.9%。

六、运输、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15%。年内共实施县乡公路和村级公路项目20个,总投资达到1.7亿元,建设总里程442.1公里;全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 925万人次、1545 万吨;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53811万人公里、78688万吨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1115台,增长17.1%;其中个人汽车26202台,增长17.2%。

邮电通信业保持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85亿元,增长2.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0.52亿元,移动计费收入4.02亿元,联通计费收入0.8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4424户,下降28.9%;其中住宅电话141151户,乡村电话用户85353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 26371户,增长5%;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573360 户,净增58081户。全县干线邮运线路102条,总长408公里,投递段道102条。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46.2万人次,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增长22%。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家接待点862家,从业人员5204人,固定资产投资65749万元。其中星级“农家乐”58家,全年共接待游客397.5万人次,增长24.6%,实现综合收入3.17亿元,增长26.8%。各类餐馆811家,旅馆375家,接待人数270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2.89亿元,上缴税金1250.43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国土收入)登上40亿元新台阶,完成40.7亿元,增长27.5 %;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7.2亿元,上划税收20.6亿元,分别增长30.4%、33.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市口径)27.3亿元,增长27.8%。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5.4亿元,增长24.6%。全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达到15亿元,增长33.6%。其中:教育支出4.4亿元,增长2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亿元,增长12.2%;医疗卫生支出1.4亿元,增长5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亿元,增长81.6%;公共安全支出1.3亿元,增长6%。全年完成非税收入6.5亿元,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0.6亿元、政府性基金0.2亿元、国土收入(土地出让金)3. 5亿元。

金融行业支撑能力稳步提高。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16.7%。12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7.5亿元,增长 22.1%;居民储蓄102.5亿元,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136.5亿元,增长24.8%;金融机构网点数153个,职工总人数1277人。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县各项保险(不含离退休人员)参保单位3551个,参保总人数达236464人,新增参保83785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87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3234人。各项基金总收入34955.9万元,基金总支出21930.6万元,为10980名机关事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3563万元,16627人次报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待遇7009万元,1381人次报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356万元,为957人支付生育保险待遇147万元,为506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439万元,为277人发放失业金58.6万元,为236名企业职工办理了退休,为20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440余万元。社保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基金安全完整率均达100%。全年共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含五保供养)388531人次、0.3亿元;共发放城镇低保170084人次、0.3亿元。今年新启动和推进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有43234 人参保,顺利完成了市目标考核任务。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全年县科学技术总支出4937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安排科技专项发展资金2620万元。安排科学技术普及支出160万元,人均达2.06元。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294人。全县8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0.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10.98亿元。全县申请专利592件,增长11%,其中授权专利420件,授权发明专利167件。全年实施专利248件,实现销售收入26.06亿元,增加利润2.7亿元。有11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先后有“金茶”、“圣保罗”等5个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石立”等41个商标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等荣誉,还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巩固率、初中升学率、高中升学率分别为99.99%、95%、70%;高考参考人数、高考录取人数分别为6005人、4000人,录取率为61.5%;比上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新机制政策,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投入资金3865.8万元,新机制补助生小学270元/生、初中418元/生,补助贫困寄宿生占寄宿生总数的41%,所有指标均高于省定指标。继续推进“免补”工作,实现财政补助251.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07.3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人数达5997人,占寄宿生数的33%。继续加大扶贫助学力度,组织资金304.4万元,社会各界扶助资金近100万元,扶助高中贫困生1800多名。高考质量喜获全面丰收,全县本科实际上线人数文科1517人,理科2146人,本科总上线率达65.28%,本科上线率居九区县(市)第一。深入推进教育基金会工作,全县已筹集教育基金1056.5万元,募集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42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