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5 长沙市长沙县统计局

九、卫生、文化、体育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卫生总预算达到5038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488万元,增幅41.91%。直接用于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的各类经费(人员工资、工作经费、专项经费等)为1730万元,占卫生经费比例的34.34%,全县有医护人员2094人。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发放卫生许可证2300家,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3574人,体检率98.22%。妇幼保健工作保持稳定发展局面。对20个乡镇2281名孕产妇进行了集中产检,筛出高危产妇417人,全部实现住院分娩,高危管理率达100%。通过不懈努力,今年长沙县再次实现了全县孕产妇零死亡的好成绩,爱婴医院创建达100%,住院分娩率9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33‰,巩固了产科合格县的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2008年长沙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681423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年共对41000人次的参合农民进行了总额5400万元的住院补偿。

文体事业硕果累累。全年共组织五彩星沙广场文体活动50场次,送文化下乡80场次,观众人数累计达20余万人次,组织10支放映队,深入乡镇、村、组放映2300余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组建13支文艺团队,举办节日文化活动和村、镇文化活动420余场次,田汉艺术团表演的小品《癞蛤蟆与天鹅》获市一等奖。长沙县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县,各项工作率先开展,普查卓有成效。现已完成15个乡镇的田野普查工作,已登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200余处。成功举办了田汉诞辰110周年和许光达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完成文物调勘工地102处,发放动土许可证95张,收取调勘费36万元。

积极宣传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大了对全县全民健身场所的投入,今年共投入基础建设经费15万元,日常活动经费60万元,投入新农村体育健身器材16套,扶建门球场2片;“迎奥”群众体育活动精彩纷呈。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长沙县第四届龙狮赛,“庆百年奥运梦圆、展中老年人风采”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了机关“迎奥”拔河赛、职工“迎奥”羽毛球等比赛。办了第二届湘、鄂、赣、县(市)乒乓球赛、全县象棋、围棋比赛,承办了全省地掷球比赛。组队参加湖南省大众运动会健身健美比赛,获得2金、1银、2铜的成绩。长沙县籍运动员刘英姿参加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射击飞碟多向比赛,是长沙县历史上参加奥运会赛事第一人,为长沙县争得了荣誉。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7200万元,增长13%;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3790.5万元;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385.3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6.11吨/万元,同比减少13.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655473.7万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7302.49立方米/万元,同比减少5.5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11.36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排放量0. 05吨/万元,同比减少1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11.1万吨。

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全县安全生产各项任务指标完成较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县城重点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安全未发生一起大的事故,质量合格率均在100%以上,优良率在80%以上。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37起,死亡54人,伤18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6,比2007年下降27.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85起,未发生人员死亡;道路交通事故152起,伤亡185人,死亡50人。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总人口775815人,增加10946人。人口出生率9.9‰,提高1.1 个千分点;死亡率3.2‰,下降2.5个千分点;当年净增人口5160人,自然增长率6.7‰,提高3.7个千分点;城镇化率46.6%,提高2.09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87元,比上年增加1053元,增长6.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5元,比上年增加1365元,增长2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42元,比上年增加1442元,增长20.6%;其中转移性纯收入882元、工资性收入3014元、家庭经营纯收入4648元、财产性纯收入228元,分别增长 36.87%、 21.41%、19.38%、2.72%。

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14 元,增长8.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8辆,比上年增加6辆;家用电脑 62台,比上年增加28台;人均居住面积3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79元,增长6.85%,其中居民消费、食品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 17.49%、9.87%。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反映收入水平差异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107台、空调 42台、电冰箱 53台。人均住房面积56.52平方米,增长0.4%。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全县新增城镇就业8569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97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8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12720人;开展再就业培训1595人;开展职业培训11698人,其中对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开展再就业培训3508人,企业职工培训68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943人,创业培训(SYB)343人。全面建立了城镇未就业军队退役人员就业援助制度,摸清了底子,建立了台账,城镇登记失业率3.4%。同时为持《再就业优惠证》的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500余人次,补贴700多万元,就业局势保持了稳定。

十二、县城建设

县城建设稳步推进。经过全县人民十多年的努力,星沙新城概念性规划达到300平方公里,已建成和在建区共40平方公里。已建成公园3个、供水公司 3个、5家燃气站、污水处理厂1个。县城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8万吨/日,其中实际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0万吨/日;污水净化处理能力为7.6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公共交通运营车辆515台,其中公共汽车359台,的士汽车156台。目前星沙已开通公交线路共13条,其中市属公交线9条,县属公交线4条。县城空气优良率达到89.68%,优良天数304天,在全市7个监测点中排名第一,比去年提高14.53%。全年更新安装果皮桶246个,新增4台垃圾车投入运行,尤其是投资150余万元购买2台高压清洗车提高了清扫效率,县固体废弃物处置场顺利通过国家二级标准验收;城区共补植各类灌木小苗34万株,补栽乔木1500株,更换水管8500多㎡,树下盖板702个,修复花坛路沿石、地板砖7500余㎡,更换灯具90余套;修复了漓湘路、星沙大道、天华路、东升路等十一条主次干道破损沥青路面3.2万㎡,砼路面1.4万㎡,修补人行道7200万㎡,沥青灌缝1.8万㎡;修补砼路面120处,沥青路面20处,路缘石62处,人行道81处,计2万余㎡,更换修补污水井盖78套,泄水井盖459套,新增检查井5座,疏通下水管网1480处,计8000余米,投资240多万元在通程广场新建了电子广告屏。城市绿化覆盖率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